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儒家互补的文化特征"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理层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形态——儒道互补人格。儒家在人生价值选择及情绪情感调节等方面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儒道两家在人性论等方面的互补,导致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形成。儒道两家对"道"的看法及面临乱世时解决方式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人生观及心理行为层面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合二为一的有机整体性,它正是儒道互补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清儒道思想的关系。可以说魏晋玄学思想贯穿了"名教"与"自然"之辨,是儒道思想在碰撞历练中由相融到相斥或超越再到相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兼综和互补。  相似文献   

3.
儒道互补的中国人性结构与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繁荣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已成为众学者的共识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道互补的中国人性结构剖析其内在原因 :一、儒道互补的中国人性结构赖以产生的物质和物质文化基础。二、儒道互补的稳定的群体人性结构———一种完美的人性结构的假象。三、儒道互补的残缺的个体人性结构———奴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与道家便是其中的两大重要派别,二者既对立又互补。具体而言,儒道互补表现为源头上的男女互补、出世与入世的协调和审美意识的相互补充。这种互补有着一定的根基和缘由:孕育于先秦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特殊的哲学基础之中,以"道"为共同纽带,均崇尚和谐美。可以说,先秦儒道的文艺思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后世具有较大的启示:对国家治理而言,应当注意调节"秩序"与"自由",以达平衡;对文学创作而言,应将"为人生"与"为艺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儒与道、诸葛亮与陶渊明等所代表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与看透世情、退身自娱两种文化心理的牴突涵融,造成了辛词哀怨超旷互涵、借山水田园与道家思想来消解幽怨发抒忧恨的独特抒情艺术结构。从中可看出儒道互补不仅是中国士大夫人生的艺术,也是其人生的悲剧。在艺术表现上则造成沉厚深涵的蔓学风致。  相似文献   

6.
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与心理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是保证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而班子成员的心理互补则是优化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如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出发 ,分析了成员心理结构调适协调的重要性和互补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来源于原始的永恒回归神话,这种文化渊源决定了它们具有返本复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交际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国别、性别、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社会风俗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交际空间场,交际中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身体体距差异、物体领属差异、空间占有差异、审美空间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无一不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这些差异才能提高交际的适应能力,对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潜移默化的至深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也就成为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即成为一种儒道互补思想观照下的艺术形式。在计成造园著作《园冶》中,渗透和蕴含着强烈的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计成以及当时居于主流的士大夫造园主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辩在魏晋时代的独特展现,因而也就是对人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裴危页的“崇有”论,都只是片面强调了人原则和自然原则两之一,只有郭象提出的“名教乃自然之迹”论,才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理论难题。一方面,他用“自性”(性分)来解释仁义礼乐、等级秩序、社会分工的形成,从而强调了人原则;另一方面,他用“迹”与“所以迹”这一对范畴来解释名教的异化,从而突出了自然原则。在郭象看来,名教与自然、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人原则和自然原则有机融合,从而为其个体道德学说的阐发廓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权德舆 ,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 ,韩愈等人对其评价甚高 ,并推举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今有《文集》五十卷存 ,其中诗十卷 (含赋三篇 ) ,各体文四十卷 ,规模与韩愈文集相当。读其诗文 ,可以发现其思想成份比较复杂 ,儒、释、道三家兼而有之 ,三者之中又以儒为根本 ,去沟通、融汇释道。  相似文献   

12.
儒道思想廉洁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服务现阶段廉洁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出发,侧重于挖掘儒道思想中与廉洁密切相关的观点、内容,研究分析其廉洁价值。在介绍儒道思想廉洁观的基础上,运用其观点透析当前廉洁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弊病、困惑,并重点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分析了儒道廉洁思想的现实启示;结合梅州市近年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儒道两家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学理和审美的层面上.抛开审美,从女性的视角来分析儒道两种文化对女性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文化的缺陷是正确理解这两种文化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废名以其佛缘禅趣知名于现代文坛。然而,深入考察他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后不难发现,废名的思想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废名早期的思想相对简单,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较为明显,既积极投身社会、热心社会改革.也怀恋小国寡民中的古朴生活。他早期的思想中透露了后来思想转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劭作为名理学家的代表,他专注于建设控名责实的人材学体系,不过以《人物志》为代表,其综合名实的思考援道人儒,体现了儒道融合的时代思想潮流。这集中表现于其以中庸为至德的圣人观念,以道释儒,政治理论体系隐约折射了本末有无之辨。从学术思想的发展史而言,刘劭将汉末人物清议引向了抽象原则的讨论,会通儒道,是为魏晋玄学诞生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  相似文献   

16.
载誉满堂的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家及实践家,其超验主义思想和中国儒家、道家思想之间有许多相通点和契合之处。论文关注其相似点的同时另辟蹊径,深刻挖掘了中西方思想相契合的主客观因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碰撞、认知与接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台山文化是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台州儒家文化的主要交融点,又是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呈现出一种佛道长期并存、三教互融的、比较独特的复合型名山文化格局。顾欢、智顗、司马承祯、张伯端、朱熹等代表性人物对天台山儒释道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十几年对天台山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文艺思想的出现,在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着重强调了道家的文艺思想,并融合了儒道的文艺观,产生了一些新的发展,在文质、形神、言意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