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果戈理的作品《外套》、《鼻子》和《旧式地主》中具有“хороший”(好)语义的形容词,了解了评价形容词多义性的保留或消除取决于语言环境,形容词隐喻的使用为语言中词汇多义性的保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些学者对词类活用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笔者穷尽性地考察了《老子》、《论语》、《孟子》中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其中形容词带宾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2%、20%、40%,所占比例较大,不应视为活用。笔者认为先秦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语词汇的多义性,《英国文学通史》的一个编著者把英国诗人“蒲柏”当成了罗马“教皇”,结果铸成大错。究其原因,在于编著者对词汇的多义性、符号的多指性认识不足。因此,充分了解词汇的多义性,充分利用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避免误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的大量使用是《诗经》、《楚辞》语言的一大特色,尤以双音节形容词最为突出。文章对《诗经》、《楚辞》的双音节形容词进行穷尽式的考察,按照重言形容词、连绵形容词、复合形容词三类进行量化统计。从构成、语法、词汇组合等各个层面对《诗经》、《楚辞》中双音节形容词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旨在以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中关于形容诃类型的划分,特别是关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性质的分析为出发点,讨论其中形容词五个类型的划分的正确性,并着重以语法学界公认的词类划分标准全面地考察状态形容词从形容词中独立出来并称为状态词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使用仿格体、讽拟体、暗辩体语言和对叙述视角进行独特的选择,文本的多义性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超的语言叙述技巧不仅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彰显了他多义性叙述背后的本质——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8.
"有-无"句在闽南方言口语中很常用。"有"和"无"分别作为助词、形容词和语气词,在不同句型中体现出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同时它与古汉语之间存在着历史联系,这种联系在作为语言活化石的闽南方言中保留得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语言独具特色,其中的双音节形容词数量多,内容丰富,极富表现力。《诗经》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分为重言形容词、联绵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三类,对每一类双音节形容词的语义和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可以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品味诗人的用词之妙。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语气助词"着呢"常用在形容词和类似形容词的后面,用于肯定某种程度和状态,但它却是从古代语言中缓慢发展而来的.从宋代语气词"襄、里,哩"出现,发展到"着哩"联用,然后形成"形容词+着哩"的句式,最后形成了"形容词+着呢"的句式.现代汉语中这种句式,多用于口语.  相似文献   

11.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语言词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形词,本文通过对《新日汉辞典》一书中的日语形容词进行统计,并将日语中的汉字形容词,与汉语中的同形词语进行对比,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同形汉字形容词的意义的异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的是经过人脑的认知机制加工后的世界,并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语言的多义性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的体现,在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中,它与语言各层面功能相互作用,参与并影响着这一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水经注》与《梦溪笔谈》中的位移动词进行多义对比分析发现,位移动词的多义性由原型意义经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派生出新意义而形成,运用意象图式能清晰地区分出不同意义的不同位移路径。  相似文献   

14.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通过以“甲”事物表现“乙”事物、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和复杂性)和短句子的张力等方式大量使用了隐喻修辞,从而使小说的语言具备诗歌语言的诗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8):75-76
作为普遍的语义关系,多义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等环节广泛涉及语言的多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词素多义性、词汇多义性、词组多义性、句法多义性及修辞格多义性的教学意识。多义关系的系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认知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时期复合造词成为汉语主要的造词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创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复音形容词。《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依照材料“加工”为新词的不同方式、途径,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联绵法、叠连法、复合法。文章主要探讨《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以期发现这些复音形容词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有少数形容词可以带宾语,所以也有些形容词谓语句是带宾语的。如:从读文艺名著,我‖明白了(一些运用语言的)原则。”这是人教版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以下简称《语基》)第二册第173页上讲的。照此说法形容词谓语句就有了“主‖  相似文献   

18.
“诗无达志”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关于诗歌审美意象的多义性的重要命题。他在《唐诗评选》中有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形容词+''一点''"结构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容词 ‘一点’"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形容词 ‘一点’",指的是由形容词和"一点"组合而成的一种语法结构。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其简称为"A  相似文献   

20.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