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2.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悍然对我国发动了可耻的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军民毅然投入了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 7月上旬,定海失陷,嘉兴府布告沿海各县居民“勿相惊忧”,并注意了乍浦的防御工作。7月下旬,英国炮舰一艘窜犯乍浦海面,炮击葫芦城,毁我沿海船坞、庙宇多处,我军民伤亡十多人。由于乍浦军民奋力抗抗,英舰逃遁。这是乍浦军民抵抗入侵英军的一个前奏曲。 1841年1月,英舰船十艘来犯,炮轰乍浦城。不久它窜。9月下旬,英军再次侵犯浙东,定海、  相似文献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背景简介】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在诗歌创作上有了很大的成就。李贺21岁时,因为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朝廷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3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  相似文献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红烛闻一多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相似文献   

5.
6.
电视剧《外来妹》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相结合的优秀电视剧。它的问世,标志着以改革开放为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电视剧《外来妹》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不仅歌颂了在开放地区出现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生气蓬勃的局面,而且把镜头推向内地,刻画了一个穷僻的山村,如何经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赵家坳,本来是封闭的山村,现在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妹”。赵家坳,本来是商品经济意识淡薄的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现在却由于各种各样的新鲜的商品而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汉乐府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罗敷。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太守挑逗一个采桑女子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恶劣品质,热情地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聪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外兼修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银杏》是郭沫若在重庆时的作品,写于一九四二年。“银杏,我思念你!”深切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继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进犯苏联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蒋介石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和美英等国的劝降下,龟缩重庆,大搞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的罪恶活动,竭力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共高潮,并指令其部队玩弄“曲线救国”的把戏,纷纷投敌。同时,亲日顽固派继续散布“亡国”、崇外媚日、偷安顺从的反动论调。国统区的上空烟雾迷漫,乌云密布。但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郭沫若同志,在党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他对形势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早在一年前他就说:“目前的中国乃至目前的世界,整个是美与恶,道义与非道义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也就是最须得对于斗争精神加以维护而使其发扬的时代。……现实,最迫切  相似文献   

9.
200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德国影片《伪钞制造者》,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谋划了一个秘密行动,强迫集中营里的犯人伪造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以此达到扰乱金融市场、打击敌国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组诗《九歌》中的一篇。诗人直赋其事,饱含深情,记叙将士们英勇作战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搏杀的场景,歌颂了将士们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对死难将士的深切悼念和由衷崇敬,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相似文献   

11.
《诗经》作为国人学习古典文学的基本读本,其中的《关雎》更成为《诗经》的代指符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应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探寻。历代研究者将《关雎》视为“讽喻”之作,多是从政教风化的角度来理解的。种种说法都符合“诗言志”的初创之理,但从《关雎》文本而言,将其理解为男女欢爱之歌更符合该诗的本意。该诗在运用赋、兴的手法上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在音律节奏上也堪称古诗的典范,在音韵美和节奏美上为后来诗歌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散步》赏析广州四十九中贺晓溪《散步》(见初中语文第一册)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  相似文献   

13.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回来查查资料,才知道大家对《老王》主题的讨论很热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2007年第1期,《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雨中》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把三轮货车上的一大箩筐苹果不小心翻倒在马路上,好心的人们帮助她一个不少地捡回的事,为我  相似文献   

15.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本文简要分析了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蓝色》:一曲自由生命的颂歌游起1.从威尼斯到柏林,从柏林到戛纳,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身影伴随着他的惊人之作《蓝色》、《白色》、《红色》出现在金黄色的领奖台上。尽管这位被命名为“后大师时代”凤毛麟角的“世界级天才”的波兰导演在戛纳电影节后曾有过告别影坛的...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一千多年来 ,一直以其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质朴明快的民歌特色而被广泛传诵 ,它所表现出的刚健清新的豪迈气概更被后人所推崇 ,因而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传统选目。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木兰诗》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花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英武之举 ,尤其对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挖掘得相当深透。课文前的阅读揭示将其主题概括为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这种说法接近了文本主题内涵 ,对正确理解《木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类似遗嘱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信念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9.
写母爱的文章,在中外文学中,可谓屡见不鲜、比比皆是,而写父爱的文章,则极为稀少而宝贵。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不仅是写父爱的经典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文章开篇就采用“一语立骨、片言居要”的方法,揭示出全文的总纲:“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紧扣父母在家中的不同“角色”落笔,开宗明义,起到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爱的盛宴》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这种爱是质朴而真切、博大而深沉的。“一个大四的学生”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做的饭有“一种特别的滋味”,因为我们“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因为它渗透着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为儿子包饺子”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腻,感人肺腑。小小的“注射器”注入的不是“盐水”,而是母亲注入到儿子心中的”爱的血液”,那平凡的水饺便成了“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种多么博大而无私的母爱呀!这种爱恰如寒夜里的火盆,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感到母爱的无私、淳朴、圣洁。本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