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整合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原理内容: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性动物,其自我意识和各种智能及品质都是社会性的产物,人只有置身于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获得支持性的信息,才能不断修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传播社会文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公益广告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是前提。在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时,突出社会性、体现教育性、提倡多样性和把握双效性是公益广告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性发展历来为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共同关注。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人的社会性。作为社会中具有生命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才能认识自己的社会性或社会本质,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5.
当代少年社会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一个人若是只有人类的身体结构,那他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只有等他通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获得了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形成了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动力系统,象人类一样行为,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少年期社会化是人生整个社会化历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它指学龄中期儿童在前期发展水平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少…  相似文献   

6.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进化发展的。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教育本原等问题的回答,必须超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研究思路,必须超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线性研究范式,而应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研究人的发展及其教育的规律。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也才可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困扰幼教工作者的问题,即怎样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的关系。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社会性是幼儿发展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品德是其中一部分关于社会性的定义,目前人们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已达成共识。第一,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假如一个人远离了社会生活,失去了人际交往,那他只能是个自然人,而不具有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性。第二,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所  相似文献   

9.
<正>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不论是最主要的孙悟空、猪八戒,还是与之对立的各种妖魔,大都是人,妖(神)、兽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这些神魔形象,既体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属性,又有着动物的外形和习性等自然属性,以及妖的神通广大的本领等传奇性。很多论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一致强调,这三者并非平分秋色,“不是并列地融化在一起”,而是“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动物性和传奇性,都是为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服务的”.这是从艺术与生活一神魔形象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去突出三结合艺术因素中的人的社会性,自然没错.因为文学韵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文学家们任何新奇的幻想虚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人的社会性的涵义、层次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受社会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心理社会特征,认为人的社会性和民族性格特征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对“社会本能”的提法和“人的社会性可以遗传,人的社会情感也可以遗传”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