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实现有机统一,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有其实现路径。必须更新观念,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的舆论氛围;必须整合资源,形成高校心理疏导的网络系统;必须整体构建,拓展高校心理疏导的途径;必须积极干预,建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建立积极有效的舆论应对机制是高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发挥各种校园传媒的优势,建立校园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突发事件的舆论疏导机制和重点对象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155-156,F0003
调查显示:新时期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校扩招、内部改革、就业困难等高校自身因素以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舆情等。构建高校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必须树立"发展是最大的福利和实惠"新观念,着力构筑日常教育机制;健全高校维稳工作领导机制,着力构筑日常管理机制;坚持以师生为本,着力构筑学校优质服务机制;强化校园网络管理,着力构筑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坚持多策并举,着力构筑疏导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秦斯 《教师》2012,(26):12-13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是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重要方法。运用渗透疏导、互动疏导、互动体验、激励疏导、牢骚疏导、心理咨询、网络疏导、机制疏导等多种方法,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工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机制,以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处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针对辅导员网络舆情管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角色反思为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管理角色的正确定位提供建议:增强舆情预判分析能力,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的预警者;善于疏导不良情绪,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把关人角色;采取多层分类互动方式,扮演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角色;重视心理干预,发挥网络舆情事件善后者作用;掌握舆论氛围引导技术,担任健康网络文化共建者角色。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迅速的影响高校学生动态并引导着学生思想的走向。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更多需要疏导方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本文通过对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应用坚持的原则,高校网络舆情对疏导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实施疏导原则的保障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用疏导方针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对社会和高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交互性与多元化,难控性与个性化,突发性与群体极化等新的时代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和效果带来巨大变化。高校有效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应该构建完善的多维采集机制、别类分析机制、应急预警机制、报送反馈机制、三次干预机制以及研判防控机制六位一体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建设和谐校园而构建的大学生舆情工作管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原则是统一协调、以人为本和分级预警。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从预警机制、监测机制、研判机制、上报机制、阅评机制、处置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中非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高校非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试图从完善信息收集系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危机干预网络、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等4个方面对高校非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博客、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社会化,成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然而,当前高校共青团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仍十分薄弱,存在着引导观念滞后、管理形式单一、应急准备不足、处置方式被动、舆情监控系统不完善、干预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提高高校团干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98-10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含众多主体,各网络舆情主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网媒和政府作为舆情演化的主要干预力量,其干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舆情演变方向。围绕网民、网媒和政府关系问题,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媒和政府对舆情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微分方程构建网媒和政府干预下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干预情景、干预节点以及干预强度对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治理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和处置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涉腐舆情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涉腐舆情应对与处置存在的问题。面对当前网络涉腐舆情存在的诸多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健全网络涉腐舆情法律规制、构建网络涉腐舆情预警机制、强化网络涉腐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涉腐舆情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成为公共舆论生成的重要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有主体多样化、实效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网络公共舆论提升了公民意识,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彰显了公共性,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网络公共舆论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提升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可能性、增加普通民众直接干预公共决策时效性、扩大公共决策的民意基础,同时也影响公共决策议程的建立以及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它们之间存在四对矛盾:渐进性与突发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方主体的合法性以及理性化与非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通过尊重网民言论自由,主动公开网络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网民自律,有意识地引导网民参与,释放"决策气球",扩大公民参与,以现实民意带动网络民意的规范性,建立健全民意调查机制,以此来达到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并日渐成为高校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同学们表达空间,成为高校党政决策的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高校工作,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会给高校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加强引导,把握舆情发展动向,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发表对公共政策的看法,无数人的意见在网络上汇集到一起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网络民意,通过其优越于传统民意的特征来影响我国的公共政策,帮助公民表达其利益诉求、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来源和推动公共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同时也分析其弊端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舆论空间.校园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学生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含义、要素、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模型,分析和实施模型的主要功能,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考试中的舆情愈来愈多地给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带来压力,如何更好地进行舆情应对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政治系统理论,从输入、输出和反馈3个环节进行舆情事件应对分析发现,教育部门在舆情应对中存在应对能力不强、回应内容不明确、信息流通性差及缺乏权威引导等问题,其原因包括舆情应对存在认知偏差、维护自身利益、应对机制不完善和舆论引导经验缺乏等。据此,提出提升舆情应对意识、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掌握舆论话语权、建设回应型政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意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网络民意在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虚假信息、非理性的网络暴力、代表性不全面、导向性错误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构建健康的、规范的网络民意良性运作平台,网站网坛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