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与式”是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对语文教育十分重要,因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都只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获取。学生读的能力,需要靠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获得;写的能力,需要靠大量写作练习获取;听和说的能力,更应该在听和说的各种实际环境中,在参与语言交流(交际)等实践活动获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教学语言,叫教学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一是通过动作表达的非口头因素的语言,叫教学态势语(表情姿势、堂上走动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的含义,语文教学界大致有如下意见:(1)语言,文字;(2)语言,文学;(3)语言,文化;(4)口语,书面语。这几种解释,哪一种更符合实际,更接近真理呢?只稍作分析就会发现第(4)种较好。第一种理解,将“语文”理解为书面语———“文字”符号,显然不够好。它的意思是通过对语文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突出的是文字———书面语,即语文课应突出书面语教学法,这就忽视了口语的教学。第二种理解,更为偏颇,把语文课理解为文学课。第三种理解,虽较前两种要好,但把语文课讲成文化课,显然也是不行的。第四种理解,不偏重于什么,而…  相似文献   

4.
根据叶圣陶建议,1950年“国语”(小学)、“国文”(中学)始称“语文”。“语文”二字一般被人们误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语”指言语,即口头语;“言”指文章,即书面语,因此,“语文”的含义应是语言。基于以上认识,语文应属言语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语言意识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具备这种素质,他的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在“自由王国”的万里碧空搏击;不具备这种素质,他的语文教学就定然只能在“必然王国”里蹒跚。 一   什么是语言意识 ?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个人认为,要了解语文意识,首先应该深刻理解以下两点: 语言在文章 (文学 )中的特殊地位。文章的形式要素主要有两个:结构和语言。它们都很重要,但相形之下,语言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马克思 ),又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高尔基 )。文章 (文学 )中的一切手法、技巧 (含结构 )只有借助语言才…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精巧的学样式,对于它的解读,更应重视语言的分析。然而从初中到高中,我们所见过的许多诗歌讲读课,并不重视语言,而只是在诗外大作章。他们往往四步走:(一)大谈写作背景;(二)大谈鉴赏方法;(三)逐句翻译或串析一下;(四)大讲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谈论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现代语文教学在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方面有反复,有教训,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当务之要,一是要搞清楚语言知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有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不可”,二是要开发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符合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系统。这两个方面,似乎都任重而道远。本期“热点”发表两位大学教授的文章。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现在需要的似乎不是大家都来表态,而是一种更理性化、学理化的思考与分析。但愿我们大家都明白:重提语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决不是走回到老路上去。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选用(使用)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语言是联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感情的桥梁。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规范纯正的语言,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崇高感;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舒适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美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点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感;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12.
王敏 《辽宁教育》2004,(5):35-35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以往语文学习的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如都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又有较大差别;它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多元性。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澳小学语文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双元 《小学语文》2007,(11):53-55
俯瞰中澳小学语文教育园地的整体景观,我的感觉是,澳大利亚的小学语言教学比较粗放,学生的语言水平高低不齐,教师也不强求整齐划一,更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个体特点指导学生自我发展;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则能做到精耕细作,教学要求严谨统一,在师资条件良好、管理到位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获得大面积丰收,因此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在世界语言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而且成果丰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冲击下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保证。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学生尤其要注重三种语文学习习惯的强化。即:回归语言文本,强化读文字、品语言、勤思考、巧想象的习惯;回归经典阅读,强化诵经典、读名著的习惯;回归规范用语。强化规范表达、标准为文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7.
王修珍 《现代教育》2003,(14):44-44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来进行交际,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有四:听、说、读、写。听、说是运用口头语言,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基本上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训练);读、写是运用书面语言,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在客观的层次上进行,即通过语音(书面上为文字)组成语汇,通过语汇组成句子,通过句子组成篇章,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8.
刘峰 《中学文科》2006,(11):35-36
不管专家们曾如何争论,语言始终应当是语文的核心,丰富学生的语言作养应当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木兰诗》一课的教学可以按照“品读——鉴赏——积累”的思路来展开,教学目标是:1、诵读诗歌,复述故事;2、品读诗句,评析人物;3、鉴赏质疑,领司写法;4、再读加味,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19.
“全语文”(Whole Language)教学研究领域宽泛,它包括全语文学校、全语文教师、全语文教学法。在香港被称之为“全语文取向”(Whole Language Approach),在台湾,“全语文”也译作“全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是跨学科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试》2004,(11):48-53
2004年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结构与2003年全国语文试卷结构一致,共有七道大题(Ⅰ卷三道: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Ⅱ卷四道: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修辞、写作),25道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108分和42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