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贷款规模日益扩大,不良贷款也日渐增多,如何规避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就成了商业银行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计提减值拨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值拨备的运用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连续九个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让这一问题再度成为业界和理论界的热点.在经济新常态下,探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研究的相关文献;其次,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阐释我国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成因;再次,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种种因素;最后再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处置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选取了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我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CAR)、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贷存比、拨备覆盖率(PCR)的月度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检验等计量检验,得出农业银行的贷存款比率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结论。最后从不良贷款的增量防范和存量化解两方面提出了降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行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更多的是扮演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和工具,银行业一旦发生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本国发展。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领域的现状为背景,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M2增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各大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的有效经验,阐述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的合理调整分析,发现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的原因主要归功于贷款总额增长以及政策剥离。研究发现:2004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2.23万亿元;经合理调整后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不良贷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从根本上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才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息     
关键词:银行终于,银行开始做自己的份内之事。在中国银行正发放更多的贷款,同时按照监管机构的指示,增加不良贷款拨备。这实为明智之举。在贷款和利润双增之际,加大针对不良贷款的缓冲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到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681.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2.45%,创历史最低水平。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介绍了处理它们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问题,据权威机构的统计,90年代中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在以每年2%的速度高速递增。虽然近两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下降,但不良贷款仍然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消极影响,力图从法律角度找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将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客观与主观原因,然后从不良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存量盘活与增优化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合理地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正备受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所引起的经济动荡,正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着手研究如何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措施,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问题也同样严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庞大,"不良"比例高,其形成原因复杂,外部原因主要是存在国家政策、政府行政干预、借款人自身因素等;内部原因主要是:贷款及收款的关系化、人情化、信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等。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关键是健全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科学的信贷机制。从剖析我国现阶段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