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图1所示,当开关S拨向位置1时,电源给电容器C充电,线路中有充电电流流过小灯泡L,故小灯泡亮;当开关S拨向位置2时,电容器C通过小灯泡L放电,线路中有放电电流,故小灯泡L又亮一次.  相似文献   

2.
一般我们在做电容器充放电的演示实验时,在给大容量的电容器充电后使电容器正负极接触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明亮的火花和一声巨响,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引起学生一阵惊呼后,便认为已经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实验也随即收场了,很少再去考虑怎样把这个实验做得更好,怎样对这个实验再进行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3.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懂 ,而用常规的演示实验来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效果又不尽如人意。如果用发光二极管来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就能够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再略作改进 ,增加一个或几个电容 ,还能够完成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的演示。1 制作材料6 0cm× 40cm三层板一块 ,耐压 2 5V ,容量330 0 μf电解电容一只 ,阻值 1 0 0Ω电阻一只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发光二极管二只 ,导线及配用电源。2 制作方法(1 )取 6 0cm× 40cm三层板一块 ,贴上白纸。(2 )如图 :  在图上所标出有元件的地方 ,分别装上电容 …  相似文献   

4.
本教具由于采用了高亮度、大直径、高灵敏度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器件,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为实验元件,使电容器在充、放电实验过程中,充电、放电时间超过40秒以上。且充电、放电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可由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强弱直接反映出来,放电时还有音乐片发出随电流强度变化的声音,从而可光声并茂,形象直观的反映电容器在电路中充电、放电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思想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中“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 ,难点是对电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用来完成实验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容”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将演示“电磁振荡”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 ,通过演示实验 ,化抽象为形象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 ,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验制作1 .将电容不同的几块电路板合成一块 ,电感线圈用导线短接 ,避免自感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使仪器简洁化 .2 .改原来的电容固定式为插拔式 ,以便多种数据加以比较 ,形成对比 .3 .…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组成的电路来探索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这是上好"电容器电容"这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同于①是静电实验具有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仪器的漏电不易克服;②是由于静电计指针较小,偏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放弃这个演示实验,而直接给出结论.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仪器漏电和可视性两大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教材采用灵敏电流计显示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实验,由于灵敏电流计较小,演示时指针偏转可见度不大,为了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直观性,笔者用2个反向并联的LED替代灵敏电流计,设计制  相似文献   

8.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是静电学中唯一的学生必做实验。由于充、放电现象是一个暂态过程,不易观察与多次测量,所以,电容和电阻的选择、延长充电与放电时间、选择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仪表等成为实验的关键。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充、放电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是实验素养培养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曾代松 《物理教师》2003,24(1):28-28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 2 4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 ,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 .笔者对该实验略加改进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图 11 .原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因为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两个表面都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它们很容易对空气放电 ,加之金属板的面积很大 ,就使得放电速度更快 .另外还由于金属板边缘有棱角 ,容易导致尖端放电 ,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放电速度 .所以 ,即使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 ,给金属板充上电以后 ,它也立刻放电完毕 ,静电计指针随即闭合 ,使得实验不能进行 .2 .改进方法 :通过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光电效应"这一教学内容,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虽然高中物理课本经过多次修订,但是关于"光电效应"的文字叙述没有什么变动,仍然用弧光灯照射锌板而使锌板带上正电荷,灵敏验电器张开一个角度来介绍"光电效应"的.由于课本描述的实验本身是难以演示的,加上"光电效应"的物理规律及其表述十分抽象,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1 《观察磺升华》实验 ,教材是这样进行的 :如图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碘 ,并对烧瓶微微加热 ,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图 1       图 2    该实验缺点在于实验结束后 ,烧瓶清洗不方便。现改为如图 2进行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各一个。步骤 :安装好仪器后 ,按课本P 59步骤进行。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直观 ,器材容易清洗。2 《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实验 ,如图 3,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 ,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 ,它的下端固定 ,观察木球与弹簧片碰撞…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材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 2 7页 ,一开始就通过演示实验来阐述薄膜干涉现象 :“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 ,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 .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 ,这是光的干涉产生的 .”即薄膜干涉现象 .由于该实验中肥皂液膜不能做大 ,酒精灯火焰亮度低且不利于改变颜色等原因 ,致使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较差 ,效果不理想 .笔者借助平行光源和凸透镜等 ,克服上述弊端 ,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介绍如下 .1 制取肥皂液膜(1 )配制肥皂液[1]在蒸馏水中加入高泡沫洗衣粉达到饱和状态 ,加入蒸馏水分量的 1 / 2 0…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甲、乙的演示实验 ,是研究导体和绝缘体跟外部原因 (温度 )有关。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导电的玻璃 ,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实验加以验证 ,同时 ,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因此 ,此演示实验一定要成功 ,且实验现象要显著。但实际实验时效果不佳 ,且对电源的电压要求较高 ,具有危险性。如对此实验作适当改进 ,则其效果非常显著 ,其方法是 :①将灯泡换为发光二极管 (实验室或商店买的生日卡上均有 ) ,一是极…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 1 4 7面图 1 6 - 1 5为研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只能定性说明 :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 ,电流越大 ,导线所受安培力越大 ;电流一定时 ,通电导线越长 ,安培力越大 .不能定量分析安培力大小与二者的关系 ,我们将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如图 1所示 ,高中教学电源 J1 2 0 9用直流1 2 V与电磁感应演示器 J2 4 31相连形成电磁铁 ,提供磁场 ;导轨与 J1 2 0 3型蓄电池及开关相连 ,导轨放在垫木上 ,其中每块垫木上面各开有三个凹槽 a、b、c,ab=1 0 cm,ac=1 3cm,用它固定导轨的位置及改变切割磁…  相似文献   

15.
李高泽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5):16-16,19
初中物理九义教材第十一章《气体压强跟体积关系》一书,旧教材属选学内容,新教材属必学。  相似文献   

16.
杨静静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6):F003-F003
现行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P128页第五节反冲运动部分有两个演示实验,现笔者对第(1)个实验——火箭的原理模型作如下改进。 1、将原来的单一实验改成一组对照实验,并对细节略作修改。用薄铝箔卷成两个细管A、B,A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靠封闭端装由火柴头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一支架上。B两端均留一个很细的口,靠细管的中间装由火柴头刮下的药粉,把B细管放在另一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A、B两细管放有药粉处同时加热。当管内的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A细管便向相反方向飞去,B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1):147-148
本文分析了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1中电容器充放电演示实验设计方案的原理和一些不足,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并针对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实践,把改进后实验方案和原方案进行对比,阐明方案的改进对于教学可以产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做了一个组合式的实验演示器,并能在投影器上演示,效果很好。 1 实验演示器的制作 如图所示,它是由底座、滑块、有机玻璃平板测力计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1 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律》中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夹子夹细绳的方法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操作不但繁琐,且难易控制,效果也不佳。我们学校物理实验教师,对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夹子,采用小车自动停住的方法,使操作变得非常简便。具体改进的做法是:将二套J04263型力学轨道小车(用J2018型斜面小车也可)一高一低放置(轨道都要放平),以提高演示效果。然后,用木块组合(由四块木头钉合而成、像飞机尾巴形状似的)通过轨道小车的夹紧螺钉,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瞍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