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的第34题如下: 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的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  相似文献   

2.
2006年高考广东卷物理压轴题,是关于两个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的交界处相碰撞所引发的一系列物理问题,主干知识涉及动量、能量、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过程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组给出的参考解答中,没有凸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几何特征,另外,它所设的未知量较多(设P1在圆筒内转动了n圈和筒壁碰撞了K次后跟P2相碰于C点),增加了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难度.本文着重从“理清物理思路、凸显几何特征、设法减少未知量”入手,迎刃巧解该压轴题.  相似文献   

3.
4.
高考物理压轴题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2014年全国高考各套试卷中的压轴题在继承往年风格特色基础上,今年在试题改造、考查目标、试题内涵等方面有所突破,值得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每年高考压轴题,都给许多考生带来遗憾,今年也不例外。其实压轴题没有那么难,只要把试题的物理过程分析清楚,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就能解决了。况且,每年压轴题都是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6.
左启胜 《中学教研》2003,(12):30-32
2003年高考理科压轴题(22题)是近年来高考中少有的难题,师生普遍认为该题不易下手,特别是附加题,基本已达到了竞赛题水准。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对该题的解答基本上没什么推导过程就直接给出结论,令人费解。笔者经过对该题的认真  相似文献   

7.
上海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一直领跑在全国各地的试题之前。自从上海单独命题以来,其高考试卷的特色尤其鲜明,情景新颖,能力立意明显,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又能很好地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拯救学生于题海之中,认真地分析上海高考试题,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应试,都应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2005年上海高考物理卷的压轴题,旨在探究今后高考命题趋势,期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第24题)不够“严密”,物理图景模糊,笔者认为在题目的开头应加上“光滑的水平面上”字句或给出示意图.下面笔者根据题目本意,谈谈这道题的另外两种解法.原题 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v0,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0,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原解 以m表示每个球的质量,F表示恒定斥力,l表示两球间的原始距离.松…  相似文献   

9.
万利军 《物理教师》2003,24(10):56-56
原题:(1)如图1,在光滑水平长直轨道上,放着一个静止的弹簧振子,它由一轻弹簧两端各联结一个小球构成,两小球的质量相等.现突然给左端小球一个向右的速度u0,求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每个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讨论201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命题特点,即常规模型出新、考查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巧妙设计问题,构建物理模型、突出探究能力,应用数学工具、考查综合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题目:(2001全国高考物理22题)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着一根两端开口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管内有一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接触水面,如图1所示.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F,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北京、安徽、内蒙三省市春季高考物理试卷压轴题如下:  相似文献   

14.
霍超群 《考试》2003,(9):9-11
今年的高考数学题难倒了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那些平时的数学成绩都在130分左右的学生,考完数学就哭了,一些人后面的6道大题只做了一半。有把握的只有两道题。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数学试题太难”。“运算量太大”。事实上,只要考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基本运算技能,应该说,今年的数学试卷是比去年略难,但不能说“太难”。不少老师都觉得,今年试题值得肯定的是坚持了对思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第25题,不仅是物理学科的压轴题,也是理科综合的压轴题,担负着高考选拔功能。能否轻快地解出这道20分的试题,是取得理科综合高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18.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19.
周誉蔼 《中国考试》2002,(10):36-38
从近几年高考多种物理改革的趋势看,大都是通过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来考查考生的素质、能力。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题型及联系实际,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我们应该在复习中:抓住核心,注意:方法,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理化》2003,(2):46-4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