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默顿和齐曼的科学社会学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不同的科学研究模型。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以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单一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齐曼的科学社会学则主要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主义描述的研究方法,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维度视角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学院时代到后学院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知识功能发生了演变和扩展,科学规范的认识论价值也发生了变化。默顿规范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态度受到了挑战。后学院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密和复杂,需要以自然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科学规范的适用性,通过规范体系和监管机制来约束和激励研究者的行为,逐步营造和鼓励公平与公正性竞争的研究环境,确保科研诚信。  相似文献   

3.
纯学术研究是罗伯特·金·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塑造的学院科学模型的知识生产方式,R&D(研发)是约翰·齐曼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塑造的后学院科学模型的知识生产方式。前者反映了科学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具有各自为政、自主性、注重科学规范和知识无极限增长的特点;后者则表明科学知识生产是集体协作的、官僚化的,强调职业伦理的,以及知识增长是有极限的。知识功能的演变与发展是两种知识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对科学、技术、工程学科进行综合的产业学科的出现是其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具体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科学的本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汪发 《宁夏教育》2004,(1):68-68
《宁夏教育》什么时候创刊我还真说不清楚,只知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除了教科书之外,也没什么书可看,全校惟一的一本杂志那就是《宁夏教育》,从校长那里拿来随便翻翻,也还真看不出个什么名堂。后来,随着自己工作阅历的加深以及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宁夏教育》已经成了自己常翻必读的刊物了,这时经常有自己熟悉的一些学校、同事、同学的文章登载,我总是怀着喜悦的心情认真阅读、细心体会并想像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有文章发表,也去指导别人,也让自己的同事、同学羡慕。现在想起来好笑,如果真抱着这样的目的,那能写出来有价值的文章吗?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各科的教材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材从进行《自然》学科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全新的课改呼唤中应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对“科学探究”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充为核心。“探充”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针对科学课中教师对“探充学习”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了阐述。试图探索出一条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真实生动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2007,(1):46-48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来自全国的数十位科学家、科普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研员和一线科学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组历时3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为指导,积极吸收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并努力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融人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去,从而完成了这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的小学科学教材。  相似文献   

9.
多层面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程度上看有词语性科学素养、功用性科学素养、程序性科学素养和多维科学素养这4个层面。坚持发展的科学素养观,有利于加深对科学素养目的的认识,以及真实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教学》2007,(9):F0004-F0004
本套教材由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金准智教授担任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胡济良担任执行主编。教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题”和“科学观念”是制约《科学》课程内容的两个要素 ,本文介绍了两者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的现状及科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明男 《教育探索》2002,4(6):38-40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于2000年6月10日在北京科学会党提出了在国内开展科学教育研究与实施的问题,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在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研究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依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对我国开展科学教育的目的,意义进行探讨,意在为实施科学教育探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理解视野中科学与教育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解释学来说 ,“理解”意味着意义的自我揭示与价值的生成。科学并非只能“说明”,同样需要“理解”。理解科学已逐渐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新取向 ,从意义生成的角度而言 ,科学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科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而,它是学生在科学知能、科学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科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的素材,《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回溯一门学科的诞生过程,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该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年轻的分支之一,促成其诞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根、孔德等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开戗性研究,贡献比较突出。尤为重要的是,知识社会学为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提供了范例、输送了人才等。科学社会学两大研究传统的奠基作分别是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这与新时代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章指出,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要充分认识到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比之单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在许多人心目中感觉枯燥乏味,缺乏活力、难以感知的。杨惠敏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感受,而让她改变看法正是从教授《科学》开始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杨惠敏不断地学习、积淀、摸索、探求,不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内在的勃勃生机。她仿佛看到了科学之魂在翩翩起舞,她更渴望寻找到科学教育之魂,让这两者能够与她共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