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7月来临,不少出版社都会迎来一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这无疑为出版社增添了新生力量.欣喜之余,一些出版社领导也难免有几许担忧.近年来,业界频频有刚工作几年的大学生就要求辞职而使双方关系紧张的消息传出,甚至双方僵持到只能在人事仲裁委员会见面的地步.这使出版社和当事人都感到有些寒心.对此,有出版社老总戏称为"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2.
李蓬 《采.写.编》2016,(1):141-142
2007年开始全国高校出版社开始改制,2009年年底改制完成.高校出版社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单位.改制前的人事制度和人才激励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了,如何实施人才激励,调动高校出版社人才工作积极性,促进出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的改革,许多出版社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很大的改观,但是绝大部分出版社仍然存在着冗员与人才并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出版社的发展.在当前的情况下,出版社应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改变现状,建立现实的人才战略方案?本文试从工作体会中检出几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才"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在实际工作却又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大家知道,人才至关事业的兴衰,至关国家的发展.没有人才,事业就不可能兴旺,国家就不可能发展进步.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才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出版社生机勃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个出版社困顿畏缩、违规违纪、经济困难,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匮乏或者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什么有的出版社能聚集人才发展事业,而有的出版社却忽视人才培养只想走捷径呢?这与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没有人才决定事业兴衰的强烈意识,就不能在"人才"上做足文章,也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在出版社人才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合作出版对国有出版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可能为出版社带来风险.对出版社而言,合作出版的风险主要有合作双方目标差异导致的风险、违约风险、经营风险以及丧失合作主导权的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出版社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书稿质量第一的原则;要签好尽量详细的合作协议,规范合作双方的责、权、利;要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要坚持合作出版过程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纪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梅 《出版经济》2004,(10):30-33
出版经纪人既可以为著作者和和出版社双方提供供求信息和技术信息的咨询,又可以代理任一方实现市场交易.出版经纪人以自身的信誉、所掌握的出版市场供求信息.交易方式和专业技术知识来为交易双方服务,消除了著作者和出版社双方实现交易的障碍,促使书稿交换实现.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有一个时期我还是这两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我为平明出版社工作的时间短,还不到两年),  相似文献   

8.
安华 《出版经济》2004,(1):61-61
作者最关心的是出版一本好的作品和实在的经济事务,出版商有责任保护出版社,因为接受一本书出版就承担该书营销和发行的风险.现实情况是,无论什么时候执行一项协议,双方都会有得有失,一方离不开另一方.所以双方都要让步,放弃一些控制、一些类似"主权"的东西,以便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有益于双出版社之间,尤其是商业出版社与学术出版社之间,作者合同有很大的不同,一份好的合同,应该包括一些关键部份.  相似文献   

9.
2007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未来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确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转制为企业.2008年,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再次确定62家大学出版社启动体制改革工作.至此,尚未启动转企改制工作的大学出版社仅有十几家,可以说,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在绝大多数出版社中逐步开展.为保证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质量,少走弯路,在充分尊重各大学出版社创造性的同时.教育部及时制定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规范>,确保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0.
出版高层次、高品质的高校教材是高校出版社的义务,也是高校出版社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教材的市场也日益扩大,这为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我是2005年自北大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的.先从事排印图书的编辑工作,自2009年开始做历史文献影印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一个以影印各学科历史文献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在此,我很乐意介绍一下我社影印出版的近现代图书馆史料.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我亲自参与编辑的.  相似文献   

12.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特征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其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己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出版体制下,民营文化公司,工作室要想进入出版领域,就必须与国有出版社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双方的合作先后出现过多种方式,起初主要是单纯的书号买卖,如今已不多见.目前双方主要有三种合作方式:挂靠出版社、项目合作、注册合资公司.在实际运作中,规模较大的民营文化公司经常采取复合型的合作方式,即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与不同的国有出版社进行合作.同一家民营文化公司或工作室也往往会根据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合作方式,如挂靠一家出版社一定时期之后脱离出去,再选择另一家出版社进行项目合作.毫无疑问,不管哪一种合作方式,都以书号为基本纽带.离开了书号,合作无须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到1991年底,出版业的情形实际上已是自由出版,自由销售,自由定价. 体系上,1991年时,俄罗斯实行出版许可制.按照这一规定,所有新成立的出版社,包括这一规定出台前已在运作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版社,都要在俄罗斯新闻信息媒体部登记注册,取得许可.据1995年出版的《俄罗斯出版社》一书统计,自1991年6月至1994年年底,俄罗斯注册的出版社和出版组织大约有7000家,其中真正运作的大约为2000家,有1/3的注册出版机构并未从事出版业,而个别的出版社只是出版了一两种图书.国有出版社为1258家.  相似文献   

15.
我2003年刚到出版社工作不久,一位业内人士讲过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一个出版社的老总不在业内干上四、五年,基本上没有说话的资格和权利。当时我深不以为然,我想这可能是对我们外来的排斥.D经过不到两年的工作,特别是听了刚才几位老总的发言后,我越来越认同那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虽然至今我仍然对其保留部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安华 《出版经济》2003,(12):47-49
美国出版社向作者或著作经纪人联系洽谈购买书稿,一旦确认接受某本书稿以后,双方就要考虑如何签订购买合同.一般都是由出版社的组稿编辑参照出版社的合同样本,先草拟一份合同初稿,征求作者或著作经纪人的意见,双方协商修改一致同意后,经出版社领导批准签约.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实情况却是"人才建社"的瓶颈越来越严峻,出版业要想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是发展第一要务,而这需要出版业的主管主办单位、出版社自身包括出版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出版业.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剖析出版社招聘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的原因,并就"十四五"期间出版业"人才建社"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出版社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公共关系方面、营销方面的等等.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几个战略因素中,人力资源的整合成为最重要、最机动的因素.综观2003年各大出版社招聘情况,不难发现招聘工作已逐渐成为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可目前出版社的招聘情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仅就各出版社招聘工作现存问题,探讨我国出版社招聘工作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对各种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了资源,并能有效地整合资源,谁就占了先机。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主体性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如何开发、整合好这一资源,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出版社应该有自己的人才战略出版社中最高级别的人才问题是人才战略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战略谋划、布局。出版社领导对出版业的发展演进态势、竞争状况要有深邃的洞察和预见,同时也要对自身企业在业内所处地位、核心竞争力状况特别是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20.
谭文明 《出版参考》2015,(10):43-44
伴随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专业出版社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后,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转型升级挑战.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内容创新和内容提供”.众所周知,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承担专业出版任务的专业出版社,要想实现其专业产品内容的不断创新,也必然要依靠大量优秀的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