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政府应急信息系统的阐述,提出了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山西省政府应急信息系统,及编制应急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建立依托政务外网的应急门户网站、建设应急信息共享交换服务平台、建立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等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逐年增大,供电企业搞好应急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供电企业搞好应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供电企业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了当前供电企业应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搞好应急队伍的组织体系建设、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建设、预案体系建设、培训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对供电企业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但斌  陶敏 《软科学》2011,25(9):40-43
针对电力系统应急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到电力系统中诸多环节的问题,分析了电力系统应急物流的特征和难点,提出了电力系统多环节应急物流集成化响应体系,阐述了响应体系的目标、主体、任务和支撑技术,并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应急人员、物资调度、标准建设、局部应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电力系统多环节应急物流集成化响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贾永江  王燕  王晓端 《科技风》2012,(3):255+257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式、应急平台的系统构成和功能定位,针对当前应急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应急平台社会管理功能,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应急平台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应急准备、应急技术储备是辐射应急工作的重点,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辐射损害,确保辐射安全的根本。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核应急预案,总结分析福建省辐射应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具体的核应急措施并提出建立核应急工作体系,确保辐射安全,完善辐射工作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以面向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心,定位好、规划好并发展好我国应急情报工作建设。【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发展中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阶段进行了简要概述,厘清了应急情报工作赋能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概括分析了我国应急情报工作的研究现状;结合二十大报告内容,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应急情报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现实挑战,最后提出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议。【结果/结论】未来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形势推动,理念拉动、任务驱动”为构思,强化中国特色应急情报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聚焦大应急框架,围绕情报业务环节,形成技术与人文融合的大应急情报工作模式;着眼本土化视角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机制方面提升应急情报工作能力建设。【创新/局限】从国家战略层面探讨了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挑战和建议,但研究有待于从实践层面提炼出具体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厘清知识协同理论、跨区域应急协作体系概念和内涵基础上,从知识协同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跨区域应急协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协同的跨区域应急协作体系框架,分析了其主要构成要素和运作机理。跨区域应急协作是不同地区应急主体间的知识协同过程,基于知识协同的跨区域应急协作体系主要包括:跨区域应急知识协同网、知识协同平台和保障机制,应急协同网是实现跨区域应急知识协同的组织形式,知识协同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机制是保证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疏散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疏散信息平台是应急疏散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应急疏散信息管理的现状,通过物联网与应急疏散信息问题关联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疏散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并阐释了信息平台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系统阐述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和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的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各项短板,应急物资储备领域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必须通过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应急物资储备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文章回顾了我国典型物资的储备体系发展历程,研究了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其改革创新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物资储备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立足国情,形成适应重大应急事件的现代化物资储备综合领导和管理能力;补充完善面向新型风险的物质储备新机制;培养一流的物资储备人才队伍,提高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新兴技术在物资储备中的应用,加快物资储备领域数字化转型。最后,提出了加快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有效提高应急情报的流转效率,本研究提出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方法/过程]本文从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社会系统3个层面分析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现实困境,阐明数智赋能对于推进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基于敏捷治理理论剖析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的理论内涵,提出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架构。[结果/结论]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主要面临聚集性、融合性、即时性困境。数智赋能通过制定全流程应急数据吸纳机制、建立联动的应急情报共同体、运用多元化应急情报技术推进应急情报体系敏捷化。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具有灵敏和迅捷、联通和共识、双向反馈的三大核心理念,并基于三大交互系统实现即时风险感知、快速信息生成和科学情报提供的运行机制,从而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分析了当前地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提出了总体功能架构,对该平台的需求以及功能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曦  范晓军  周广辉 《科技风》2012,(21):265-266
文章结合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运行实情,在简要总结归纳电力应急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策略,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命周期的突发性事件应急物流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突发性事件应急物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应急物流平台的功能模型,并构建应急物流平台的体系架构.该平台以面向应急物流全过程为核心将参与应急物流实施生命周期中的政府部门、物资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等参与主体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应急物流执行部门在其生命周期内通过同一界面访问、调度、监控所需资源,实现应急物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统一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应急队伍是交通运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力量,应急预案是充分发挥应急队伍能力,提高应急工作效率的保障。加强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预案制定,对我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情报杂志》2023,(6):124-130+207
[研究目的]情报体系是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联供决策与运作的重要支撑,强化粮食应急供应过程中的情报采集、存储、共享、分析和溯源等职能是提高粮食应急决策科学性和运作高效性的重要途径。[研究方法]在梳理粮食应急情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粮食应急情报体系理论框架,并从体系要素分析、平台架构和组织结构设计、运作流程重塑等方面阐释基于区块链的粮食应急情报体系构建。[研究结论]区块链为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供应行动提供全周期的情报支持,在保证粮食应急情报及时、准确、全面共享的同时能够实现情报预警和情报溯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法制建设,其核心在于指挥机构。现在,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日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以及制度规范,理顺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地震应急救援协调联动能力以及统一指挥能力。对此还应尽快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做出修订,尽快完成各种级别、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训练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救援力量地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全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应急救援经验,总结归纳出建设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推进的重点突破口,重点讨论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在道路交通和公共应急预警的具体应用。借助辽宁城市改革发展契机,基于道路智能传感器网络和对地观测网络等交通物联网络,建设综合交通诱导数据交换平台,提高辽宁省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应急队伍是交通运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力量,应急预案是充分发挥应急队伍能力,提高应急工作效率的保障。加强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预案制定,对我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为应急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融媒体环境的特征和应急科普教育社会需求的特点;探讨融媒体环境下进行应急科普教育的对策;提出建立融媒体应急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权威融媒体科普教育平台、搭建融媒体宣传矩阵、建立应急科普机制、提升应急科普教育传播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