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务流程再造是组织摆脱困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除潜在威胁、保持组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作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继承和发扬,政务流程再造是各级政府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改进公共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政府绩效的必由之路。而将政务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则是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实现再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移动电子政务的概念,并讨论了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和优势;介绍了移动电子政务可开发的若干主要应用:政府信息发布、政府服务移动式提供、移动式民主;在分析移动通信技术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移动电子政务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调节公共信息非对称性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信息,因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理当担任提供者的角色。电子政务,以其快速、高效的优势成为各国政府发布公共信息的重要工作方式。本文从现代社会中公共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入手,通过建立不同政务模式下的信息传播模型。来研究电子政务调节公共信息非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正不断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政府网站作为政府对外发布信息、提供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的窗口,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加快新技术在政府网站建设中的应用,推进政府网站的转型,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搭建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5.
FrontlineSMS系统可以实现一台手机/电脑向多台手机发送信息进行信息收集的功能,在地域广袤、交通信息设施十分落后的非洲得到了普遍应用,成效显著。概要介绍了FrontlineSMS系统发展的背景及其系统结构,以马拉维共和国为例重点介绍了FrontlineSMS在医疗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和取得的显著效果,并指出其对中国发展移动政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移动电子政务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公众与政府互动的“高速公路”,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电子政务的不足,拓展了电子政务的开展空间、本文讨论了移动电子致务的发展,阐述了移动政务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优势。分析了发展移动政务所必须注意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倩  王阳  黄海林  杨雪  孙杰 《现代情报》2011,31(1):173-177
我国近年处在突发事件频发时期,突发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能够安抚恐慌的大众,提高政府及社会传播和解决突发事件的效率。手机等移动设备是"带着体温的媒体",能够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这个特点,尝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以期更好地将移动技术运用到公共突发事件上,满足社会需要,对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突发事件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本国农村人口众多、信息化应用能力低等特点,印度各邦针对本地区农民的需求广泛采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移动政务应用项目,应用范围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且成效显著。介绍了印度农村移动政务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发展移动政务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列举了印度各邦政府开展的移动电子政务典型应用,并进一步对中国如何开展农村移动电子政务提出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势;列举了移动政务系统应用的若干具体事例及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五大问题:政府重视不够、网络不佳、数据不足、标准化和安全性欠缺、法律法规不健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小区广播的原理及特点入手,分析了小区广播相对一般短信业务的特点,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更适用于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快速便捷有效发布,因此被许多国家和政府列为法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其二,详细介绍了当前其在国内外城市公共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其三,对小区广播在嘉兴地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指出区域性强、时效性高、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其在突发性和局地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中具有远大的前景。另外,小区广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在市场中提供创造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移动政务是将移动技术运用于政府行政管理,为公众及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阐述了移动政务与移动服务的概念,内容与应用;简要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移动通信现状;分析了移动政务为公众提供的移动服务案例;探讨了移动政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界定了发展中国家的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2.
对于政府信息发布来说,信息的权威性是影响国家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手机使用率的提升,政府也开始涉足手机媒体领域,运用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体现关心民生、注重民意;但由于国家对手机媒体的信息发布平台缺乏监管,使得各种不良信息掺杂于政府信息中,大大影响了政府信息的权威性。本文从政府信息权威性的重要性及手机媒体运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政府信息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务微博回应内容的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为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选取影响力和网民认同度较高的政务微博,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务微博的突发公共事件回应样本进行事件类型、回应议题、回应态度和回应语气等特征的分析,首先构建编码表,然后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编码,最后对各类目的数量、分布、特征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政务微博在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回应时多采用陈述语气,疑问和感叹语气在回应时也起到了引起关注和强调的作用;对不同的事件类型进行回应时,要掌握态度和议题的平衡,自然灾害事件多发布正能量信息转移公众的负面情绪,事件本身信息的发布和解释要相对减少。事故灾害类事件、社会安全类事件和公共卫生类事件要以解释事件进展为主,同时要发布对受害或受灾人员的关心和补救措施的信息。回应内容要注重措辞和词语的选择,态度和议题明确,防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4.
以2007年厦门发生的"PX事件"为例,探讨了手机媒介对于公众参与、社会融入(social inclusion)和市民性(citizenship)的培育和影响。以语音电话和短信传播为主要信息获取与群体组织渠道,厦门市民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环境保护运动;与此相同,当地政府在事件后期同样以手机媒介为载体,积极搭建起沟通政府部门与市民百姓的公共信息发布与反馈平台。厦门"PX事件"为手机传播、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相互融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社会民众而言,手机信息的传播扩散,为他们关注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对政府部门而言,手机传播的及时性、普遍性等优势,对于形成与规范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有积极的意义,是吸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和民主监督过程、提升政府决策在公民群体中的理解和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概要介绍了新加坡在信息通信产业发达、电子政务发展稳居世界前列的背景下,正积极推动移动政务发展,开展大规模应用的显著成效;列举了成功应用的8个移动政务项目;总结了新加坡电子政务取得的应用成效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举措。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A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务部门在各自的政务系统建设中,多从自身业务出发来构建信息系统,造成了业务与数据的相对自我封闭,以致跨部门、跨地区间大量信息孤岛出现.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基于SOA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模型能够在不破坏现有系统的前提下,解决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和数据整合问题,并能对内提供协作办公、决策支持,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各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政府也顺应科技进步,提出了政务微信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本文首先对政务微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其次以"广州公安"政务微信平台为例,从行政业务流程、与公众沟通方式、提供服务方式和工作透明度4个方面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政务微信虽和其他公共服务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所以,本文最后对完善政务微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南京市在政务公开方面的经验做法,南京市通过柘宽政务公开渠道、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转变政府工作人员作风、建立促进政务公开的规范和落实的工作制度等做法较好地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并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政务公开示范点;分析了南京市政务公开工作在信息公开数量质量、信息公开的途径、公众的参与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方面的具体措施,即提高公开的主动程度,凸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公共服务,开拓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公共的参与等。  相似文献   

19.
现有很多办公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工具进行管理和利用,使信息利用率低下,查询效率低。如果能够在政府现有的服务机构中应用"信息追询系统"技术,那么,政府就有可能用电子政务来完善服务方式,促进政务流程再造,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信息追询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事件中的传闻和谣言造成的舆论影响.对于新时期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提出了挑战.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暴露出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荻取能力和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公共信息发布机制缺失以及政府公信力走低.因此,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以多种方式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完善干部问责纠错机制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危机应对模式是政府应对此类危机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