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幼儿园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缺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品性,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许多孩子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与同龄人交往,任性、唯我独尊成了当今许多孩子的特点.多数幼儿园、家长对开发幼儿智力比较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将爱的教育贯穿在幼儿整个生活之中,为孩子创造亲切、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在充满着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人格即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语言特征的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家长树立榜样,教师正规引导,幼儿园加强管理。使幼儿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贯彻始终,在幼儿时期就为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是根据儒家的经典编写而成的,《弟子规》也是前人为人处世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总结。要求幼儿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幼儿道德认知水平提升以及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分析《弟子规》对于幼儿养成教育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宇红 《考试周刊》2014,(35):192-192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德育的介入点。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家长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针对幼儿进餐的很多不良习惯,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主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进行。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健康成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亦明确制定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不仅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都在子女的成长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教育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引导家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任日卿 《山东教育》2008,(12):51-53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这要求每个教师或家长都应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全乡除了中心园部分幼儿家长订阅《早期教育》外,10所村办班幼儿家长无一订阅。去年11月下旬,乡教委为了迅速提高全乡家庭育儿水平,进一步订阅好九二年的《早期教育》,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乡村办班幼儿家长“订、学、用”《早期教育》现场会。会上请中心幼儿园家长代表及幼儿教师,畅谈了如何用《早期教育》指导科学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好多幼儿家长也以具体事例交流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体会。中心小学校长、中心园园长还  相似文献   

10.
要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家庭与幼儿园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幼儿和自己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品质优良,言谈举止优雅,会不自觉的沿袭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一个家长思想不正确,行为不检点,自己身上的恶习也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张婴音孙智正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案例一1.某幼儿园老师正在召开家长会,会上征求家长意见、建议,可家长们纷纷表示:“我们没意见,你们是幼教专家,我们听你们的。”2.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的事了,不应再让家长带这带那。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没进步,…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家长朋友们,现向你们介绍一种评价儿童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简易量表。借助这个量表,父母可以了解儿童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评估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十分有必要,因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父母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注意帮助他养成一些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对他日后进一步适应比较紧张而有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亦明确制定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我在幼儿园工作中发现不少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显得不甚理想。例如:三岁的幼儿不会自己动手进食;四岁的幼儿不会卷起袖口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启蒙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个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合作,就会共同筑牢幼儿成长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义务。一、发挥家庭优势,强化幼儿园教育成效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调,形成教育的合力。培养孩子,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16.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 ,可一旦接回家 ,就变样了 ,变得任性而不讲道理———这是许多家长的反映。究其原因是 ,在家里家长过于溺爱 ,保护过多 ,包办过多 ,使家庭成为滋生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土壤。家长应配合幼儿园教育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形成合力。一、过好星期天周末了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一周没在家 ,大礼拜天在家应开心点 ,就凡事由着他。这样一来 ,孩子的饮食、起居没了规律 ,好不容易在幼儿园养成的一点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被扔到了一边。等下周上幼儿园 ,孩子的习惯培养又得重新开…  相似文献   

17.
<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是有待并且值得我们探究的。幼儿园生活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个环境,在这里参加各类活动都需要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我们发现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会出现各类状况。我以《弟子规》为切入点,从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出发,尽可能避免单一的做法,开展多样性的活动,从而使幼儿在《弟子规》诵读活动中有情、有趣、有感受、有共鸣,不仅得到中华古老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优化环境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 1.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幼儿园在实施“礼仪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礼仪氛围,以便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共同协助,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凿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也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一、引导家长参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运行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首先…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幼儿的良好习惯是指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必须遵循与养成的习惯,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包括入园、盥洗、入厕、午餐、午睡、椅子的摆放、教室内的行走、认识自己的水杯和毛巾、取放玩具筐等。如何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常规,是采用灌输方式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还是采用民主方式与孩子共同商讨,一起制定有关规范?我觉得要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