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241名3~6年级受欺负儿童,发现学龄儿童的受欺负对象、受欺负后的求助行为及心理、同伴关系与同伴地位均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主要受一个男生欺负,女生主要受几个男生欺负;受欺负男生向教师及朋友求助的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也更少体验到求助成功的积极体验;受欺负男生的同伴接纳程度低于受欺负女生,其同伴拒绝程度高于受欺负女生;受欺负男生的受欢迎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其被拒绝的比例高于受欺负女生。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受教育权利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的接受教育的能力或资格。从权利的属性来看,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选择权、受教育的主张权和受教育的福利权。同时,从受教育权利的来源及存在形态看,受教育权利直接来源于法律的规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平等是受教育权的核心价值。受教育权平等的价值观指导受教育权的基本价值,同时,又是受教育权基本价值和终极价值所实现的终极目标。新的时代呼唤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对于受教育权平等价值观的研究在微观上有助于我们在教育立法和教育行政中不会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5.
受欺负是存在于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受欺负经验是学生心理问题及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欺负经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中介机制,表征为:1.受欺负学生通常具有某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和认知偏差;2.受欺负情境使受欺负学生产生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恶性循环或外化;3.受欺负经验易使受欺负学生过度使用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4.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受欺负经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私法视阈中的受教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上的公民受教育权,实质上也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因此,有必要从私法的视角来研究公民受教育权。就受教育权的性质而言,包括宪法层面、行政法层面以及民法层面的受教育权。从人格权法的角度看,公民受教育权具有与其他人格权相同的属性和特征,但与作为公法意义上的受教育权有别,要把受教育权纳入民事权利体系作为一项新型独立的具体人格权。依照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规定,受教育权也应得到民事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7.
探究农村女性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由于受社会、经济、宗教、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权遭受侵害的情况还很严重。因此,我们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对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权给予特别保护,从而保障农村女性受教育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鹏程  茹宁 《教育评论》2023,(12):33-39
受教育选择权作为受教育权研究范畴的新主张受到了诸多关注,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是构建受教育选择权概念框架的重要基础。目前,已有研究形成了下位概念说、自由学说和发展学说等三种代表性立场。受教育选择权意识形态来源于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学科形态集中表现在教育经济学研究范畴,现实形态以“择校”和“教育市场化”为现象表征。未来,应该进一步明晰受教育选择权的学说定位,厘清受教育选择权在教育实践中的内外部关系,积极探索我国受教育选择权的理论学说,建立健全我国受教育选择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严格控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江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1):97-101
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受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制约,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约, 也受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吸收能力制约。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要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诉讼继受     
诉讼继受分为一般诉讼继受和特定诉讼继受。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一般诉讼继受 ,而没有规定特定诉讼继受 ,这会引起司法实践的不统一。为此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考察了日本和德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论述了特定诉讼继受的主要内容、立法政策、处理程序及与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的关系 ,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发展史的日本汉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歌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日本汉诗曾深得李白诗歌的沾溉与滋养。本文考察了日本汉诗对于李白诗歌之受容史,进而从诗语受容、诗题受容、韵调受容、风格受容四个层面考察了其受容之形式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是宪法权利、基本人权,也是大学生的核心权利。法治社会要求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当前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申诉机制.构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制度,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艾滋病的特征入题,在确定本文受AIDS影响儿童涉及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受AIDS影响儿童的主要形势:受AIDS影响儿童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受AIDS影响儿童的数量有上百万.通过一些典型数据分析了受AIDS影响儿童受教育的不良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歧视和经济制约.因此,学校要转变对受AIDS影响儿童的歧视态度,接纳受AIDS影响儿童入学并使其享受平等的教育;国家和社会则要投入经费,提高受AIDS影响儿童的入学率;建构保障受AIDS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法规体系;积极探索综合型的受AIDS影响儿童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掌握维权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的能力。情感目标: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重点、难点:掌握维权方法,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关注优质公平受教育权的实现。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状态,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呈现出“差序”的特征。从中国本土的“差序格局”理论视角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实现的差序性长期存在于历史发展之中,并体现为横向地缘间与纵向结构中的差序。基于新时代优质公平受教育权的追求,应激活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保障的内生动力,破除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实现的资源壁垒,消解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实现的差序结构,以充分保障乡村青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能否有效实现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受教育权的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而逐渐发展、深化。梳理外国学者关于受教育权相关领域的思想,可以为我国受教育权思想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受教育权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数量逐年增多,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被歧视的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密切相关。由于教育制度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保障,无法享受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归纳、总结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