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相似文献   

2.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赤子"本指初生的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4):19
正"嘘嘘",拟声词,如同细小的水流或人和动物撒尿时发出的声音。同时,其发音也跟抱着婴儿小便时,大人嘴里发出的声音相似。通常,人们用它指婴儿小便,有时指大人  相似文献   

4.
《孟子》一文曾对"大人"及居其位者所应具备的德性修养作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论述,具有值得探究的丰富内涵。在"大人"这一个概念统摄下,德与位并非截然区分,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虽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但是有道德的应然联系。在位之人必须要有相应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发挥"格君心之非"、"正己而物正"等作用,这才是为官之要。  相似文献   

5.
三纲     
《学语文》2015,(2):57
三纲八目是儒家为了实现"内圣外王"的境界而提出的修养论。所谓"三纲",即《大学》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即"大人之学"。"明"是明白、把握之意,"明德"实际上指天理,"明明德"即领会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之类的天理。"亲民"谓新民,据程、朱的解释,"新者,革其旧之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08,(2):28-37
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小孩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大人,大人用悲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孩子。小孩看大人的世界是用"心"去看,大人看小孩的世界只用"眼睛"。小孩喜欢神话、童话、鬼话、笑话,更喜欢不听话。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小孩想哭就哭,该笑就笑,要叫就叫,这是他们和大人最不相同之处。大人每天多认识一些别人,小孩每天多认识一些自己。——朱德庸  相似文献   

7.
幽默茶廊     
太太不满意"你承认四次闯入那家服装店了?"法官问。"是的。"嫌疑犯答道。"你偷了什么?""一件衣服,法官大人。"受审者回答。"一件衣服?"法官附和道,"可你承认闯进去了四次!""是的,法官大人,"嫌疑犯叹了口气说,"我太太总是对颜色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从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哈哈山",山上建着一座城市叫"淘气城",城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闹闹国",奇怪的是,"闹闹国"中只有小孩,没有大人。咦,大人呢?原来呀,大人们都给小孩气得没法,在十三月三十二日这天,集体离城出走了。没有了大人管束的日子真是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10.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世。”《论语》  相似文献   

11.
<正>【素材卡片①】名实说朱琦孰难辨?曰:名难辨。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天下有乡曲之行,有大人之行。乡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相似文献   

12.
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白科 《高中生》2013,(22):45
秘鲁少年在成人仪式上必须通过的唯一"考试"是从约八米高的悬崖上跳下。胆怯者就永远不能成为"大人"。尽管每次仪式上都有一些少年在跳崖时被摔得鼻青脸肿,但这种古老的"跳崖礼"至今仍在秘鲁盛行。墨西哥海滨地区有个部落的成人仪式更为奇特:少年们必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  相似文献   

14.
笑嘻嘻     
目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活泼的性格。玩法:大人与孩子或孩子与孩子面对面坐下。①~④大人唱。先指一下孩子的眼睛,再指一下自己。⑤~⑧孩子唱。先指一下自己的眼睛,再指一下大人。⑨~(12)大人唱。拍手四下,两拍一次。(13)~(16)孩子唱。拍手四下,两拍一次。(17)~(18)大人唱。拍手四下,每拍一次。(19)~(20)孩子唱。拍手四下,每拍一次。(21)~(24)齐唱。第一拍自己拍手,第二拍对拍一  相似文献   

15.
君子有三畏     
<正>孔子早就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里的"天命",不妨理解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大人"或"圣人"也可以理解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点"敬畏"的常识。这种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对自己、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始终保持一种谦虚求实的态度。阿Q常说的一句话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当然,我们原来指的是大人们的创新。儿童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制作、小革新,可以到大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对儿童,我们不说创新,只说学习就是了。现在的问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者字的用法,大别为称代和提顿两类."这里所谓称代,是指自《马氏文通》以来,把"者"归为代词的传统说法.这是个有分歧的问题(有不少人把这种用法的"者"视为有称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本文姑不论及.所谓提顿,是指有一部分"者"字没有什么实义,主要起提起和顿宕的作用,或起帮助完成某种语气表达的作用,是语气助词.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种语气助词"者"字.  相似文献   

18.
"放学后按时回家,好好做作业,别玩电脑……"当妈妈的唠叨声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时,我心中就有满腹的话想对她说。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其实我们小孩有时比大人辛苦多了。在大人眼里,我们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认为,在读书上小孩就要听大人的话,要求我们一定要参加这个辅导班,那个考级班。  相似文献   

19.
"大人也有大人的无奈,你不要用自己的痛苦去折磨自己,折磨他们。"1"林帆你怎么又把人家给气跑了!"晚上加班至十点才回来的老妈,拖鞋都还来不及换上就朝我大吼。  相似文献   

20.
孙洪伟 《中国语文》2015,(2):133-140,192
本文对上古所谓自指标记"者"构成的"者"字结构的句法分布作详尽的描写,并探讨其语法意义及来源,认为这些"者"的语法功能可分三类:语气词,在表判断或解释的句子中充当话题标记,条件小句后和时间名词后的"者"是由此而生的;助词,附着在"数+名"或部分"所"字结构后,表强调或确定指称;在"有+NP+者"格式中是转指标记的扩展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