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课本七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一节的例3、例4,分别为一次直进归一和一次逆转归一问题。它们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別,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类题的结构特征,并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及比例问题作好铺垫,我提出如下整体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2.
一次归一问题应用题是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今后学习两次归一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教好这部分内容。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归一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属于份数与总数关系。所以在新授例题之前,可通过复习如下一些常见的份数与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题,为进一步学好归一问题应用题做好必要的铺垫。①王师傅每小时加工25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只? ②一辆客车5小时行驶20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相似文献   

3.
关于“归一问题”的教学西吉县回民小学潘碧梅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中的归一问题是正归一问题,它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归一问题解法的特点,是要先求出一份(即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也就是先“归一”,再用乘法求出所要求的几份是多少,或用除法求出所要求的份...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通用五年制教材从第六册起编排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典型应用题——归一问题。那么,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是什么?解题规律又是什么?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是如何编排的?怎样组织归一问题的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应用题部分的例3和例4是简单归一应用题。归一问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学生掌握了“归一”方法,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比例、函数打下初步基础,又  相似文献   

6.
“归一应用题”难点解析绥化地区教育学院王淑芳“归一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最后一组内容,也是第五册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必须使学生在知识内化上完成三个知识点的转化。第一是要完成文...  相似文献   

7.
第五册安排了两、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第六册安排了简单的归一问题和行程(相遇)问题。1.两、三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  相似文献   

8.
一、归一问题是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归一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一般涉及相关联的两种量,解题的第一步是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一对数值,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多少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知识求商,得出暂时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如某一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某一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等;第二步再按同类的数量关系求出应用题的问题。由于上述特点,特别先要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得出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所以,传统习惯认做典型应用题,命名为“归一”。1963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只把归一作为“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教学浅谈林永刚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应用题包括: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租两次归一问题等。这几类应用题条件多、数量关系复杂,特别是在列综合式中,既要弄清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和步骤,又要把全部解题过程用一个完整的式子表这出来。对此,学生...  相似文献   

10.
归一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数学教材中的归一应用题是简单归一问题,它的题目分两部分,前部分总是给出由总量求出“单一量”的条件,后半部分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提出要解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由前部分所得的“单一...  相似文献   

11.
"牛顿问题"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第4期中张维宁和刘正荣两位老师说的那样,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典型的一类题型,笔者也认为可以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决。"归一"应用题的特点是:每份量保持不变;解决问题时,先求每份量,再算所求量。"归总"应用题的特点是:问题保持不变;解决过程是先求总量,再算所求量。而"牛顿问题"正符合"归一""归总"应用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 1.填空。 ①()叫做简单应用题,根据大纲的精神,要求学生掌握的简单应用题共有 ()类。 ②()叫做复合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③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做(),它是由()推出 ()的思维方法;另一种叫做(),它是由()推出()的思维方法。 ④归一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叫做一次归一,( )叫做二次归一;()叫做直进归一,()叫做反回归一。 ⑤行程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大纲的精神,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问题,不要求掌握其中的()1’aJ题。 ⑥工程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3.
归一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综合算式解两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应用题,规律性较强,与比例问题关系密切,而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因此,对归一问题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一个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归一应用题是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归一应用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比例关系的问题。它也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一量”,因而获得“归一”的名称。下面是我在教学归...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课堂教学结构,应该因教材、学生而异,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现以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79页例5“两次归一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一种结构形式。一、基本训练,由旧引新(1)独立解题:一个农场用拖拉机耕地,1台4小时耕地50亩。照这样计算,1台6小时可以耕地多少亩?1台拖拉机耕地125亩,需要多少小时?设问,解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数?为什么要求出单位量(即归一)?(2)在掌握一次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高小算术第三册教材的内容包括复习、时间单位的计算、四则应用题、简罩的分数、小数和总复习六个部分。复习前一册的知识,是为了学习新教材作好准备。在这基础上进入时间单位的计算,扩展了複名数的应用范围。四则应用题的学习,着重复习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各种应用题,只有用两次归一法解答的典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位数以内的二至三步的四则应用题,教材的安排分三部分:一、一般应用题。例1及其练习,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2及其练习是以包含除或等分除法为基本内容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3及其练习,是求比较两积或两商的倍数关系的三步复合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儿童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二、行程问题。例4、5、6和练习中的1——5题是求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儿童在以前分别学过,这里集中复习,在于帮助儿童系统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为学习典型行程应用题打下基础。练习中第4题,是把“距离÷时间=速度”和“速度×时间=距离”结合起来,成为归一算  相似文献   

18.
在复合应用题中,还有一些具有特定的解法,并给予某种习惯的或传统的名称的题目,如:“归一问题”、“行程问题”等。这样的复合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典型应用题的种类有很多,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有许多内容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了解新犬纲中规定的典型应用题的内容和范围,明确典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在新大纲中,在整数应用题的范围内,列出名称的典型应用题只有“相遇问题”和“求平均数问题”。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中还出现的典型应用题有  相似文献   

19.
在六年制二、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的应用题出现较多,如,第四册的第74、75页的例7、例8讲了一倍数和几倍数的关系,都属于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又如第五册第44页例3、第六册第66页例1,也是“几倍求和”和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对于知道“几倍数”,求“一倍数”的应用题,就没有专设例题,在练习中却又有这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各类典型应用题,尽管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有所不同,但是在解答方法上却有着内在联系。弄清这些联系,就不会孤立地看待各类应用题和死记硬背公式,就能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下面以归一问题的解法为主线,揭示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典型应用题之间的关系。一、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可通过例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