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的显要特征是形象性,形象大于理念,理念要借助形象。可以说,没有形象的表达根本算不上文学性的表达,不是文学作品。这里所说的文学能力,也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或反过来把具体生动的形象概括为抽象的概念。作为重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高考作文,文学能力当然也在考查之列。特别是“人文性”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文学教育”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文学性”的考查也自然成了重点。高考作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考生的构思和行文上,也就是构思要巧,选材要新,立意要深,语言要美,其文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为生动的…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3.
中考作文如何使语言文采飞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近年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出现了“用语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目的是考查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就是语言形象化,要求学生能把客观事物(人、事、景)的特征描写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文采”?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就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即文学性。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文学笔法和文学语言等因素构成。“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情感,有画面。  相似文献   

5.
形式主义在试图给文学定义的时候,为了努力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对文学性进行了集中的抽象,这正是该派的特点,也恰恰是它的弱点,正如他们在把“陌生化”理论引入文学史的范围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应虎 《学语文》2009,(4):19-19,36
中学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是很美的,可是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展现它的美:有时讲成“政治课”,将生动形象的课文贴上政治标签,王婆卖瓜似的拍卖抽象的政治概念;有时讲成“文学课”,进行空泛的文学分析,庖丁解牛般地肢解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与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缺失,语文教师文学批评理论的缺乏已成为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为主)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表达,需要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范”。这个与当前文学现实联系最为密切,实践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马惠萍 《甘肃教育》2002,(12):21-22
抽象、形象这本是学生想像能力的方法。从抽象——形象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的逆向思维,它通过模拟事物的原本形状,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还原事物本来的真实具体面目,使所描绘的对象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比如“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训练学生写想像作文时,可指导学生由“冬”这个概念想像到寒冰、白雪、枯树等可见可感的具体景物来表现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关键词——荒诞的概念界定、产生背景的讨论,以及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所具有的四种表现形式——心理失序,社会失序,抽象形式,直观表象和它们分别体现出的四种精神内质——自省意识,危机意识,人类意识,批判意识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由此对荒诞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做了现代性的界说,认为它是人生意义的抽象表达。  相似文献   

11.
高秀莲 《中学文科》2009,(5):128-128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一般以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为载体,考查学生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又非常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怎样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容器”的方法使该问题具体化.所谓模拟容器实际上是为了解题方便虚拟的容器.该法又称为“分割法”.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几年里,“文学性”这个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其考察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的观点,一派被视为本质主义的,例如“纯文学”的概念就是本质主义观点的派生物;一派被视为非本质主义的,认为所谓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幻觉。前者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后者却是将自己置于不尽的问题之流中。与此相关,文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知识。知识具有多种形态,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形态,文学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显示的是另一些知识形态的意义。文学研究时常出现从概念定义出发来衡量具体的文学现象,而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具体的分析抵制形而上学的理论趣味。联系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援引西方的术语范畴可以阐释民族文化的特征,甚至成为反击文化殖民的手段。如果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命题无法企及现今的理论高度,或者远远地游离于现今的历史语境,那么,这种理论就无法承担“现代转换”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尤芬 《英语教师》2024,(3):92-94+98
在教学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教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阅读课程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其教学目标应该同步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变化;其教学模式应该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以“文学圈”模式辅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引入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拓宽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道路,点亮了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灯塔。在分析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上,阐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的概念及重要意义,探讨基于“文学圈”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韩君 《现代语文》2011,(9):22-2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淡化了,“文学味”减弱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在某些语文课上往往成了抽象的干巴巴的几条筋;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往往被“肢解”成支离破碎的一段段、一块块。至于那引人入胜的意境,前后贯通的语感,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等等,也已所剩无几乃至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考试内容分为五大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分A、D两个能力层级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前为“识记”级,后为“表达应用”级。在“表达应用”级中有两点明显的变化,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文学的阶级审美标准是以权力主体对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划分为前提,并借鉴中国传统面相学原理及相应的道德判断得以确立的,这使得“十七年”文学身体形象的书写打上了阶级话语和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训诫的双重烙印,并形成了“十七年”文学中人物身体形象描写的类型化、脸谱化的特征.“身体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基本上是表达人物阶级属性的一种工具和符号,它由外在的阶级分类所赋予,并不和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文学是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期.后期延安文学在“工农兵”方向的规范下对左翼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塑:塑造了具有主体性的新农民形象,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权威,把知识分子纳入体制管理内.这种重塑既是延安特殊的战时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强大政权力量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已经推广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从选文内容、选文角度和选文意识都体现着全新的特点,它更注重提高学生欣赏、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并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笔者认为,师范类高校中文系的“文学概论”课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应把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认识、品评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文学有关理论,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派文学不仅指建立在特定地域基础上的文学空间(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也包括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整个文学生态所构成的文学制度和环境。施蛰存既深受上述制度和环境空间的影响,也以自身的实践丰富了海派文学的土壤。本文通过讨论施蛰存文学创作、翻译的多元面向,文艺理念的核心(“无意思文学”、“轻文学”观与“伴侣”编辑理念),以及主持《现代》时期借水行舟、灵活机变的实践,来彰显其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性”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最初对它的研究借用了语言学的方法,“文学性”问题被实质性地转换为对“使一种语言成为文学语言的东西”的研究。而今,“文学枉”扩张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现象。“文学性”的内涵需要扩展,除语言学的维度外,这个概念还拥有人文性、精神性的另一维度。分清“文学性”扩张现象中的多种样式,才不会使这个有价值的术语在使用中产生混乱。“文学性”需要价值的支撑,需要对审美性、超越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