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2.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仅是一种感觉)或顺利时,于是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嫉妒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嫉人、嫉事、嫉物。手段也多种多样,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恶意中伤,有的付诸于手段卑劣的行动。报纸上曾经刊载过这么一则消息:  相似文献   

4.
也谈嫉妒     
《楚辞·离骚》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这个“害”字,既非惧怕之意,亦非有害之意,更非害死之意,而是一种犯病的心理症状。“害贤”即是犯“红眼病”,“害色”即是“吃醋”。嫉妒害人是小,祸己是大,爱嫉妒人的人活得忒累,不能长寿,因为他(她)给自己心灵上设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给自己脚底下使了一个不易去掉的绊儿。嫉妒心太强的人大多饮恨而死,因为事物不会按他(她)的意愿发展,终日妒火中烧,时间一长消受不了,只能让妒火将自己烧毁。从这个意义来说,哀莫大于嫉妒。嫉妒二字虽加女字旁,男人在这方面决不比女人差…  相似文献   

5.
余启泉 《教书育人》2002,(22):28-29
一、嫉妒心理的界定大家都夸你品貌端庄,但又说你的眼睛不如邻座的姑娘漂亮,于是你一看到那双眼睛,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同学本来外语成绩比你差,后来慢慢超过了你,你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在单位文体活动中,领导表扬了别人而没有表扬你,你心里就感到很别扭,甚至隐隐作痛。诸如此类,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在汉语辞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嫉妒心理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6.
少儿的嫉妒心理邱德乐嫉妒是在将自己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相比较时,发现别人的目标价值高于自己的目标价值而产生的一种失落感、挫折感和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而作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状态.嫉妒心理在少年儿童身上几乎具有普遍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问题。那么,少年儿童嫉...  相似文献   

7.
谭星信箱     
强中自有强中手●zhaoxia0325@sina.com:姐姐,我嫉妒心很强,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缺点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战胜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中小学生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如:一名学习成绩进步很快的学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而他周围的朋友却越来越少,平时报要好的同学开始莫名其妙地疏远他;一名女生期木考试略逊于竞争,对手,竟悄悄将对方书包弃于荒郊;一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男生,看到同桌的个头长得很快,自己“望尘莫及”,竟多次在日记中流露要“杀了地”的可怕念关……这种现象便是人们常说的“嫉妒”。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看见别人具有某种优势或取得某种成绩的而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基至倡很感,词曲伴着屈辱、羞耻、自平着眉笔作领。也可以说嫉…  相似文献   

9.
“嫉妒”是屈赋问世的助产婆张世春屈赋是屈原被嫉妒的产物,是以楚国灭亡为代价换取的瑰宝。屈原被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史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色日妒,害贤日嫉(《康熙字典》)。《史记·太史公自序》一口气举出七位发愤著作的贤圣,这七...  相似文献   

10.
严贤 《家教指南》2006,(4):16-17
嫉妒是让孩子痛苦的一根“刺”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两三岁的孩子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和复杂了。每个成人都有过闽嫉妒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孩子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11.
嫉妒     
嫉妒往往包含功利的计较。即使对某些精神价值,嫉妒者所看重的也只是它们可能给拥有者带来的实际好处.例如.学问和才华带来的名利.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倒霉蛋是不会有人去嫉妒的。有些精神价值.例如智慧和德行.由于它们无涉功利.所以不易招妒.我是说真正的智慧和德行.沽名钓誉的巧智伪善不在其列.哲人和圣徒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俗人与这个世界无缘,所以无从嫉妒.  相似文献   

12.
嫉妒问诊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现代汉语词典》),其名声一向极坏,如同过街老鼠。而如今,却有人面对面地宣称“我真嫉妒你”,毫无怨恨与伤害之意。看来嫉妒已增添了新品质,对嫉妒再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把“良性嫉妒”视为“恶性嫉妒”,  相似文献   

13.
屈原、贾谊因出众的才能遭遇嫉妒,两人的人生轨迹、遭嫉情节及嫉妒者的多重人格及心理感受的三个阶段.即由攀比到失望、由羞愧到屈辱、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过程很相似。屈原和贾谊借助文学创作疗伤,只能做暂时的心理宣泄和情感寄托物。对嫉妒者的心态、行为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嫉妒发生的速度与强度,可分为两种,一种同激情相联系的嫉妒,称之为“激情性嫉妒”。这种嫉妒带有强烈的激情性质,来势凶猛,发展迅速,难于控制。另一种与心境相联系,被称为“心境嫉妒”。这种嫉妒缓慢而持续,对人体的影响不如前一种明显,但可改变人的性格,主要表现为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产生孤独情绪,甚至可能积忿成疾。其实,嫉妒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分轻重而已,轻微的嫉妒心理符合人性,但严重的嫉妒心理就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问题。以下测查可以让你了解自己嫉妒的心理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半年以来,你是否经常出现下列情况:1.看到同学家里…  相似文献   

15.
老诗人艾青有句话:“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对才能、名誉、地位或环境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叫嫉妒,它是心理上的一种病态反应。《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他不满意诸葛亮的才华超过自己常感叹:“即生瑜,何生亮。”结果妒火攻心,忧愤早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妇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嫉妒指因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憎恶、忌恨的情感。这种嫉妒心理往往会爆发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奥地利学者赫·舍克在《嫉妒论》一书中提出嫉妒是“一切人际关系的一个大型调节器”,甚至极言“如果没有被嫉妒者身上随之而产生的社会抑制,那么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制度”。把人类社会制度更迭的终极原因归之于嫉妒产生的动力当然是荒谬  相似文献   

17.
保卫屈原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当年,屈原曾以这样的比喻慨叹群小在政治上对于自己的嫉妒、谮毁和诬谤。然而,他何曾逆料,两千多年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竟有人操起了连他的政敌都不曾使用的话柄,居然真地在他的头上扣上了一顶“善淫”的帽子。 去年有人说他死于“情杀”,今年又有朱大可君说他死于“谋杀”(见《新民晚报》1994年6月2日)。两说大同小异,因为这“谋杀”还是因情而起。文章说:屈原与楚怀王宠姬郑袖“暗恋”,  相似文献   

18.
“零余者”是郁达夫笔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点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不为社会所容,被抛出社会既定轨道;二是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不合理的社会无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这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作者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多愁善感、偾世嫉俗而神经脆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生活拮据,在政治上也常常遭受打击,作品里他们自己也不断反述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失望、苦闷、病痛、贫困、死亡、空虚几乎随处可见.他们精神萎顿,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总是自怜自艾、自我麻醉,他们也称自己是“弱者”、“零余者”、“无用的人”.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嫉妒心理在小学生中很常见。究其原因,在家庭方面,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对子女施加的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在学校教育方面,与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手段使用不当,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目的性教育等不够有关;在孩子自身这方面,则往往是心理尚不成熟不完善所致。嫉  相似文献   

20.
嫉妒及其负作用的抑制与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嫉妒反映了人在“现实”与“自设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有四个基本特征:针对性、排他性、破坏性、隐蔽性。嫉妒是一种具有情绪、心理乃至行为等综合性过程。可比性是嫉妒的基础,挫折感是嫉妒的产物。由于人总是在一定的可比关系中生存,嫉妒是难以避免的。但嫉妒并非都是消极、病态的,它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监督管理制度的公正性,激发人的求胜心。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公正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积极向上的群体文化,可以抑制与淡化嫉妒的非理性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