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到南美北部的河流与江湾内的阿纳勃拉斯鱼,由于它的眼睛既能看清水里的东西,又能在同一时间看清空中的目标,宛如四只眼,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四眼鱼”。它的每只眼睛分成上下两部分,实际上造成两个瞳孔,一个在水面上,一个在水面下,而上半部分的两半只眼注视着空气和陆地,下半部分的两半只眼凝视着水下。而上下两部分的眼睛各自都有自己的焦距和感觉神经,水下游动的小动物和空中飞翔的昆虫,能够通过光线的不同折射作用,将其形象分别完整地映到四眼鱼的视网膜上。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楔齿蜥,生长着三只眼,在它头顶上一块透明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些动物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长有非常奇特的眼睛。生活在美洲中部湖泊里的一种四眼鱼,能敏捷地跃出水面,捕食正在飞行的昆虫。说它是“四眼鱼”,实际上它只有两只眼,这两只眼睛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瞳孔上下径伸长并被一层间隔分成上下两部分,其透明介质上部的折射介质适应于在空气中看东西,眼睛的下半部则适应于水中观察。上半部分的两个半只眼注视着空中和陆地,下半部分的两个半只眼凝视着水下。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楔齿蜥,生长着三只眼,在它头顶上一块透明的鳞片下…  相似文献   

3.
一眼两用的四眼鱼这种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河流里的小鱼,眼睛看起来像有四只。它警觉性极高,两只眼用于水面,两只眼用于水中。上部眼睛露出水面观察空中的昆虫,迅速跃出水面捕捉;下半部眼看水面下,光  相似文献   

4.
眼睛的演变     
眼睛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结构,没有比它更让人惊叹的了! 我们的眼睛具有调节功能,既能看清远处的风景,又能看清近处的细物。当光线变强时,我们又能缩小瞳孔,保护眼睛。变色龙的眼睛能同时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在紧盯猎物的同时,还能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四眼鱼的眼睛被一水平隔膜分为上下两层,看上去就像有四只眼睛。它的上半部分露出水面,下半部分泡在水中,能同时观察水面上下的情况。无论是水面上低飞的昆虫还是水下游弋的鱼儿,都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5.
翱翔于两千米高空的老鹰能准确地辨别出草丛中隐藏着的小鸟或兔子。生活在南美洲河湾中的一种四眼鱼沿水面游动时,能在每只眼睛视网膜的不同部分见到分属空中和水里的两  相似文献   

6.
四目鱼     
在南美洲的海滨一带,生活着一种奇怪的鱼,当地人称它为四目鱼。其实,四目鱼并不是有四只眼睛,它们和别的鱼一样,也只有两只眼睛。但是,每只眼睛却分为上下两半。上半个眼睛用于空气中看东西,下半个眼睛用于水中看东西。  相似文献   

7.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里生活着一种鱼,这种鱼与其他鱼类不同,因为进化的原因,这种鱼拥有四只眼睛,所以被命名为四眼鱼。  相似文献   

8.
动物不一定只有两只眼睛,大多数昆虫都有两只大复眼,每只复眼里边,包括许多六边形的小眼。如蜻蜓的复眼里有28000只小眼,苍蝇有4000只小眼,天蛾有27000只小眼。蜻蜓复眼内上半部的小眼专看远处的物体,下半部的小眼专看近处的物体,头上还有3只单眼专门负责观察前方的目标。中、南美洲的河里有一种四眼鱼,其眼睛中间有一层黑色的膈膜,把眼睛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边适于看空中,下边适于看水中,视野十分宽阔。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类,眼睛全长在一侧,它用一双“斗鸡眼”仰看水域的上方,对于发现敌害和捕捉动物有很多好…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我和爷爷到菜园里去种菜,我想抓几只青蛙来做朋友。我到处找,可就是找不到,好不容易在坑边上发现了四只青蛙。我眼睛一亮,小心翼翼地用钳子一夹,一只青蛙被夹住了,后来我把另外三只也轻松地全抓住了。我和爷爷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这四只青蛙长得真可爱。你看,第一只是一只小青蛙,它全身土色,身上还有一些小砣,两只极大的眼睛,鼓鼓的,显得十分有生气。第二只是我最喜欢的“胖子青蛙”。它跳得很远,比其他的三只要灵活一些,因为它很肥,我叫它“胖子青蛙”。它用两只珍珠一样的眼睛,警惕地注视周围的动静。才一会功夫,它们已成为了我的…  相似文献   

10.
翠鸟     
正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相似文献   

11.
1、当热带低压的风速达到或超过每秒32.7米时,人们就称为()。2、当风力达到每秒()米时,成年人迎风行走已经感觉不便了。3、今年台风“()”的最大风速更加达到了每秒60米,足以将体重为110斤的成年人吹飞。4、在台风临近,过境,直至确信完全离去之前,都应该尽量留在安全的()。5、在大气层之上,在神秘的太空中,有来自太阳等其他天体的()。6、高能射线,再加上失重和真空的影响,就能使生物体内的()变异。7、实际上,“四眼鱼”只有()只眼睛。8、“四眼鱼”眼内上宽下窄的椭圆形晶体具有特殊的()作用。9、“四眼鱼”特殊的眼结构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12.
孙力银 《教师》2012,(26):73-73
前不久,读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留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紧闭着本该聚焦语言形式的目。怎么让学生睁大这只眼?靠学生的自得自悟恐怕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家有一对乌龟宝宝,既活泼,又可爱。其中一只特别淘气。另一只呢,又太老实了。它们的眼睛圆溜溜的,非常明亮。每当看见有人过来的时候,它们就伸长脖子注视着,好像在说:“你不会伤害我们吧?”但是,如果你一摸它们,它们就会立刻把头缩进壳里。这是它们自我保护的习惯。在阳光下,小乌龟喜欢运动。有的时候,淘气乌龟就踩在老实乌龟的背上,四处张望。它用前面的两只脚抓住盆边,像我们玩单杠一样,身体往后仰,后面的两只脚也勾住盆边,用力向前拱,身子  相似文献   

14.
捕捉特征——抓住动词和形容词动态和静态是人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宏观划分和总体概括,而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来说,其动态和静态则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因此,我们在欣赏动、静态描写时首先应注意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捕捉事物动态和静态的个性特征。如《翠鸟》写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有时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旦发现目标,“就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燕子》里的燕子飞起来则是另外一种姿态,它忽高忽低,或  相似文献   

15.
奇妙的眼睛     
兽眼喝水:在非洲几内亚的南方有一种名叫黑兽的动物,虽然长着嘴,却不用于吃喝。它喝水的时候,把半个头浸在水中,眼睛一眨一眨的,水就这样被“喝”进了肚里。 环视八方:圆蜘蛛有12只眼睛,胸前长着8只,两侧各长两只。它不仅能横行直走.而且眼观八方,几乎同时可以看到360度的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小蚂蚱     
前两天,我在草丛边捡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蚂蚱。这只小蚂蚱身长大约有两厘米,全身是浅绿色的,头上有两只小而灵活的眼睛,两只眼睛的中间伸出两根像毫毛一样的小触角,两条前腿又短又细,两条后腿却比较长,它的翅膀也很短,两翅下露着白白的肚皮。小蚂蚱很喜欢跳,跳得又快又高,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养着。早晨,我起床后,发现这个调皮的小东西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我心里感到很失落。中午,我意外地发现小蚂蚱就在我的床上。我赶紧开始给小蚂蚱收拾“安乐窝”了。我把报纸铺到了篮子里,把小蚂蚱放在了报纸上,然后把保鲜膜盖到篮子上,用绳…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16世纪下半叶的一天,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上,一位青年学者一手拿着一个十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一磅重的铅球,站在塔顶准备试验。成群的学生和市民站在塔下,几位穿着长袍的教授也挤在中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当时人们认为,如两个球同时从空中落下,最先落地的肯定是那个重量重的球,他们不相信塔顶上青年学者说的“两球同时落地”的说法。有人甚至冷嘲热讽地说:“如果两个球同时落地,他就会用脑袋走路。”时间一到,青年学者同时将两个球从塔顶放下,它们竟同时落地,实验证实了这个超过想象的奇迹。人…  相似文献   

18.
12月10日,上海市格致中学迎来建校131周 年校庆日。喜悦中,格致亮点多多,新落成的校舍 气度不凡,跨越两幢教学楼的空中通道,8位院士 校友的浮雕铜像,注视着每一个过往者。尽管已是 初冬时节,但从半空中俯瞰那块被戏称为“千年”的 草坪时,绿色仍然耀着人们的眼睛。校园中,见得 最多的是白发苍苍的校友,相拥相扶。我躲过热闹 的校庆大会,来到新开张的校史馆。  相似文献   

19.
有趣的蝈蝈     
星期天下午,同学王莉莎从家里带来一对可爱的绿蝈蝈,同学们见了,一拥而上,把蝈蝈围了个水泄不通。蝈蝈酷似蚂蚱。它与蚂蚱截然不同的是它的一对翅膀,又小又短,只能盖住一小半腹部,两只翅膀一上一下地叠在一起,上部分是灰褐色的,下部分是翠绿色的,就像身穿绿色内衣,外披灰褐色的外褂一样。它头上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须,很灵活地摆动着。后面则是蝈蝈的突出在外的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黄里透着个黑点,这大概就是它的眼球吧。蝈蝈共有六条腿,前四条腿主要是用来爬行的,前端长着一些小齿,像小钩子,怪不得它能牢牢地趴在竹笼上,任由赵老师怎么摇晃…  相似文献   

20.
斜视是由于某一眼肌力量过强或过弱,使两眼不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即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按眼睛偏斜的情况,如经常用一眼注视目标,加一眼偏斜,称为单眼性斜视;如果两眼交替斜视,按眼球偏斜位置,又分内、外、上斜视。儿童或青少年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