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2.
26年前,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任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有幸被领导安排陪同他到文山县的基层采访。短短几天的接触,他给我讲了新闻殿堂里的许多动人故事,谈了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难忘经历,特别是通过他的耳濡月染和言传身教,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工作这条路。从1980年开始,  相似文献   

3.
邱海理是我多年前的战友,已经有十多年没见面了。不久前的一天,他来找我,说他现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并送我一本地编写的《新闻美学》,算是阔别十多年的见面礼。他走后,我翻阅着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的《新闻美学》,书中新鲜的立意、独到的见解,使我看到了他从略知新闻ABC的报道员到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进步历程;书中某些童节、具体事例,又使我陷入了久久的回忆之中。对问记者:这报上登的都是消息吧?十多年前,我俩都在某坦克师当新闻干事。起初,他在团里当电影放映员,后来领导见他总爱写写画面,文化基础又好,就让他当…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已逾花甲之年,在新闻园地里已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从1986年《新闻爱好者》创刊至今,我协助搞好征订发行工作。经常冒着风雪严寒,奔赴有关单位和乡镇。 我的二儿子张克清在社旗县兴龙镇教办室搞农民教育工作,他热心学习,业余笔耕不辍。去年在《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共发稿10余篇。他写的农民教育论文荣获了市级奖。 我女儿张晓红,在济源市树脂厂上班。近二年来在厂里参加了通讯报道组,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始在报刊陆续发稿。 我的长孙儿张明涛,在青海省建工建材学校上学。他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  相似文献   

5.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6.
那一次采访,极其偶然.但在我的新闻生活中却颇为重要,它使我感受到职业责任、新闻敏感和记者的社会良知.去年冬天,在一次采访中无意听到李富保的名字.他是西平县航运公司的一名船员,1993年2月20日,在长江的安徽马鞍山江面,为抢救一个落水幼童不幸牺牲,留下一个贫困的家.他的遗孀赵素芳和3个孩子生活无着,陷入困境.听到这个情况,我的心隐隐作痛,随即放弃了原定的采访计划,来到李富保的遗孀赵素芳家.  相似文献   

7.
他入伍第一天,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入伍第一年,就立功受奖。他就是河南省社旗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田杰。这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年之内,利用业余时间,在省以上报刊发稿60多篇,其中在懈放军报》发稿6篇。他被河南省军区政治部评为1996年度优秀通讯员,南阳军分区为他记了三等功。田杰虽然入伍只有一年时间,但在人武战线上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O16年来,他在新闻报道工作上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在各类报刊电台发稿700余篇,四次立三等功。他是1982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分配到社旗县一个乡镇武装部工作的。1983年他采写了女民兵张瑞杰自办家…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一曲《洗衣歌》使罗念一的名字亮起来。作曲家罗念一则说,是新闻媒体使他的《洗衣歌》从雪域高原唱响了北京,随后又通过电波传遍了全国。罗念一在回忆着60年代中期,全国的舞台上表演和广播电台反复播放《洗衣歌》的音乐时,仍沉浸在一种对往昔美好岁月的深切怀念中。这位作曲家,在谈到与新闻的关系时,不胜感慨地说,新闻如同我的亲兄弟,也似我创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旅。我能创作出大家喜爱的歌曲,除了我46年的西藏生活和雪域高原赐予我创作灵感外,是新闻使我的歌传唱开来。那时,新闻传媒远没有这么发展快,也没有这么…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园地     
张成山是社旗县兴隆镇乡教办室的一名退休教师,从1954年至今,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先后有3000多篇新闻稿件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及中央、省市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采用,成为社旗县颇有名气的“土记者”。 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讴歌我们伟大的党、社会主义祖国和勤劳的人民,报道了一大批农村基层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他还善于运用舆论监督的武器,扶正祛邪,抑恶扬善,敢于为人民鼓与呼。1987年8月31日《农民日报》发表了他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他所在的乡粮管所在夏粮征购中“优亲厚友,以次充好”,而对一般群众压级压价的问题。文章发表后,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但却得罪了县、乡粮食部门的个别人,他们纠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采取拦路设卡、恫吓辱骂、栽赃陷害等手  相似文献   

10.
一踏入高中日书房,见正中挂着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横幅”学贵有恒”。对此,我可谓是“局中人解局中意”,我明白,横幅上的短短四个字,勾勒出了高中日十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曲折途径,也折射出了他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十年磨一剑,今朝从头说”,高中日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这我知道,每一个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都有几本“苦难经”,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高中日在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内,没有上过一篇稿子。其间,虽然他无数次地心灰意冷过,但却一次也没有撂下过笔。让我们追…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南阳日报举办的通讯员研修班上,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古稀的老人时而凝神专心听讲,时而埋头认真记录,他专心致志、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深深打动了参加学习的每一位学员。这位古稀老人叫张成山,是社旗县兴隆镇教办室退休教师。他从事新闻写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50多年来,共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表作品3000余篇,先后受到表彰奖励50余次。这次得知南阳日报举办通讯员研修班的消息后,张成山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学习。在南阳日报社领导和兴隆镇党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张成山带着对新闻写作的痴迷之心,背着新闻采访包来到报社…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新闻     
艺术界的同仁常问我,你何以从一个美术编辑走向副总编辑的。而新闻界的同仁也常问我,你在新闻上的创新是否与你的艺术修养有关。其实我也很难讲清是新闻给了我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是艺术给了我新闻写作的活力。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在新闻上的每一次创新,都得益于我那长期积累的艺术底蕴。 艺术的眼光与新闻的发现 我一直认为,新闻是一门科学,同时新闻又是讲艺术的。艺术是什么?艺术大师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表述:“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人物·退而不休“新闻迷”□党金梅社旗县兴隆镇退休教师张成山退而不休,痴心于党的新闻事业,任劳任怨,乐此不疲,被众乡亲称为“新闻迷”。为了寻找新闻素材,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走遍了社旗城乡。只要一有新闻线索,他就会前去采访。由于年近古稀,他写字时手哆哆嗦嗦,但他仍坚持亲自“爬格子”。10多年来,他在众多媒体发表了近500篇新闻稿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他的身上仍保持着教师的美德。他甘做绿叶,扶持、培养新人。他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代订员,多年来,他把征订《新闻爱好者》杂志与培养新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征订过程…  相似文献   

15.
26年前,他,当新兵时见了那篇300余字的“豆腐块”,从此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26年来,他从战士、新闻干事到政治部主任,虽然岗位几经变换,但初衷不改,笔耕不辍。至今,已累计发表50多万字的各类作品就是他从事写作的一个段落的总结。从新兵连的几篇小稿的发表,他成了领导眼中的“人才”谈起新闻写作的经历,徐主任抿嘴笑了:其实我从小就喜爱文学,中学时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上高一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试着给报社写稿,没想到《新华日报》一个月内连着刊了我的一首诗歌和一篇小故事。当新兵时,一天连长、指导员从…  相似文献   

16.
一人老了常沉缅于回忆往事。最近,新闻界的朋友们欣喜地庆祝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我不禁又想起了把我引上新闻工作之路的长辈之一范长江。在战争年代,我曾经在他领导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的教诲,使我永远难忘。1940年6月,我从浙江上虞来到金华,进入了国际新闻社金华通讯站工作。国新社是党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新闻通讯社,社长就是范长江。只是当时总社设在桂林,离金华很远,我只能从来往的信函和文件中,聆受长江同志的教益。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东南地区的国民党当局掀起了又一个反共高潮,我与通讯站的负责人计惜…  相似文献   

17.
田供不愿谈及过去的“辉煌”。他说他没啥可写的。当我翻阅了他书柜里那厚厚几本新闻和文学作品剪贴后,执拗要写他。我使出各种采访“战术”,才构成了这个篇什。入伍后,田洪有幸与“爬格子”结缘,用笔汇歌军营火热的生活。经过数年艰苦耕耘,目前他已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和散文、报告文学等800多篇,计80余万字。是聪颖和吃苦耐劳铸成了他的成功。1985年春节前一天,田洪由兰州军区某师司令部管理科书记调任该师新闻干事。刚上任,正值该师“祁连战士演播台”除夕夜开播,他接受f采访任务。一星期后,他采写的(军中荧屏添异彩…  相似文献   

18.
单珊 《军事记者》2011,(9):46-47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我采访了他,当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黝黑沧桑却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他的一句话“我喜欢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成为新闻摄影记者,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明白了他那具有感染力的幸福笑容,源于他对摄影记者这个职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