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利兵 《青年记者》2017,(19):37-40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何谓赤子之心?穆青同志说:“最根本的两条是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2016年11月的最后一天,武汉市江夏区广播电视台记者金良珠因患肝癌不幸病逝,带着对新闻事业无限的热爱和未竟的梦想悄悄地走了,人生定格在37岁.  相似文献   

2.
我有个习惯,买菜时喜欢和庄稼人一起聊聊收成,逛街喜欢看时尚广告,笑称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这些举动是为了增加新闻稿中的“泥土味”。  相似文献   

3.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在目前国内诸多民生新闻栏目中无疑是别具一格的。然而,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六头说新闻》在内容定位和新闻解读方式上与当下国内电视其他的民生新闻栏目并无太大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要可持续发展,对其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不能不防--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大地风起云涌,列强疯狂掠夺,人民生灵涂炭,社会发生剧烈动荡,一批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民,提出各种主张。实业救国的卓越实践者张謇不但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而且付诸实践。他从官僚地主转化成近代具有进步思想的资本家,从状元郎到实业救国的坚强奋斗者。难能可贵。本文试述他流芳历史的“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振兴农务”经济思想,以及他的实业实体、大生集团及地方自治形式“南通模式”,以纪念他15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5.
6.
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 如果说,当年“软新闻”的走红,补充和延伸了报纸的功能,是当时条件下新闻改革的“外围战”;那么,今年“硬新闻”的升温,则是由外延向内涵的质的飞跃,打响了新闻改革的“攻坚战”。 新闻竞争何以从“软新闻”转向“硬新闻”呢?一是“硬新闻”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构成公众舆论场的兴奋中枢。二是“硬新闻”是“新闻纸”的主体部分,是新闻拼抢的主战场,显示报纸的综合新闻实力。三是“硬新闻”是机关报的强项,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 从“软新闻”到“硬新闻”,这不是对“软新闻”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超越。 如何强化“硬新闻”,真正使“硬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成为制胜之策: 第一,大信息量,规模化供给。没有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一)世纪之交,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回归本原:新闻竞争。新闻竞争的原动力推动着报纸新闻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机关报纷纷亮出旗帜:增强新闻性,强化“新闻纸”的传播功能。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标志之———扩充新闻版几乎所有的报纸在扩版问题上更趋理性,着眼于满足读者需求和培育广告市场,对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是容量增大,新闻版一般达到了8-12个版,占报纸版面(12-16个版)的2/3。广州日报新闻版扩充数量更大,每天有5个要闻版、3个国际新闻版、3个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新闻版、两个港澳台新闻版和…  相似文献   

8.
"财经新闻"的概念从1998年起快速被新闻业界接受,并在业界取得相对主导地位。此后国内经济新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第一,新闻样式。新  相似文献   

9.
赵金 《青年记者》2006,(1):38-40
【主持人的话】“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和宣传,是社会的良心,是正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一兵 《军事记者》2001,(3):19-19
江卫阳常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使我这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战士!”  相似文献   

11.
让读者报料,提供新闻线索,已经很普遍了。让读者荐稿,推荐重要选题、新闻和意见,也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荐稿,《读者文摘》已经坚持很多年了,互动性强。目前,大多数网站采取开放互动的做法,请网民上传他们自己的视频、图片、文章、观点或是别人的好视频、好图片、好文章、好观点,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让读者报料,提供新闻线索,已经很普遍了。让读者荐稿,推荐重要选题、新闻和意见,也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荐稿,《读者文摘》已经坚持很多年了,互动性强。目前,大多数网站采取开放互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孟秋江是抗战时期与范长江齐名的著名战地记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其新闻生涯从范长江"新闻救国"思想的启蒙及策划编辑出版《中国的西北角》开启,进而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著名战地记者和知名报人,其弃政从文的职业转向和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本文引入职业认同视角,回溯孟秋江成长和从业的社会历史情境,考察其职业发展的心路历程和对记者职业的内心体认,烛照中国新闻记者的职业化路径,并给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树"新闻报国"之志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忆当年,周副主席和邓大姐是最关心青年记者健康成长的。青年记者团团地围着他俩问长问短,背后亲昵地管周副主席叫“胡公”。其实那时候,周副主席已经不再留胡子了。早在武汉《新华日报》出版之前,范长江同志提出,要把分布在各战场的青年记者组织起来。“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周副主席是经常说这两句话的,这个倡议立即得到他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的实践对新闻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新闻报道策划》一书首次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新闻传播》2005,(11):23-26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博客开始大行其道,并迅速为互联网带来第二个春天.根据世界著名博客站点Technorati2007年的统计,全球每天都有超过10万个新博客诞生.博客的盛行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也使新闻传播的主体悄然发生改变,一种新现象正应运而生--普通公众通过网络日志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以我国为例,在今年发生的地震、雪灾等重大社会事件中,大量关注事件发生发展的新闻博客充斥着网络,汇聚成一股新闻报道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新闻思想发轫于本世纪20年代,全面形成于40年代延安时期,新中国建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有了重大发展。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演进的“三部曲”。我们在前面两篇分析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的文化氛围时指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新闻观点,曾先后不同程度地给予年轻的毛泽东以影响,他是从习练“康梁体”,追求“报馆味”而踏上新闻工作道路的。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对“唤起民众”的责任,是青年时代毛泽东铭诸肺腑、萦怀心头的头等大事。他  相似文献   

19.
“整点新闻”作为发挥广播独特优势的新闻传播方式在我台出现以来,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南京市这个地域毕竟不够广阔,在多数情况下和多数时间里,还不能向“整点新闻”节目及时提供充足的有份量的新闻。我台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新闻战线》2012,(8):45-46
媒介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报网联动,也不是一报一网机构的分设,而是深刻的传播变革。应该是基于用户体验重构的一个采编发流程的再造。实现品牌的嫁接,利用党报品牌提升新闻网站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