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界定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入手,对当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反思。从办学的理念、制度和技术等三个层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只有更新办学理念,变“学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变革办学制度,变“普教化”模式为“成教化”模式;丰富办学技术,变“一元化”体系为“多元化”体系,才能重新构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成人需求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准确定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层次和水平,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评估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学教育才能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才能与国际法律文化接轨,才能有利于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十三五’规划水平,全面创新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前提基础和人才保障。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存在学科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合理、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一方面应注重知识产权司法案例的应用与教学,另一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代理与诉讼实务的复合型训练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与法律的联姻,科技法学“应运而生”。而我国的科技法学人才培养却没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各个领域均缺乏大量科技法学专业人才,综观我国的科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在培养机构、生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面对国内对科技法学人才的急需和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法学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科技法学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需求,法学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加快调整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国内外法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外培养模式方面,如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重视司法考试和法学人才的分类培养、与实务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开设大量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等。国内培养模式方面,如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变革与实践能力提升,重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包括个性化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竞赛与涉外型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7.
论高师院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发挥高师自己的优势,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通经济、持正义、懂政治、精法律、能应变、善创新的方针指导下,改革不利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所突破,加强应用层面能力的培养,注重文理渗透,专业交叉,使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国法制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实习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如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少、实习时间过短、缺乏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技艺一流的指导教师团队、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经验,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高度重新构建其课程体系,建构新型教育实习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实施全程教育实习管理与评价,改善教育实习条件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从事法学教育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分析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定位,阐述了从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实习主体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教育实习模式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变革应确立两个原则,即:必须建立大实习观的基本认知;必须兼顾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要从目的、内容、时间安排、评价方式等四个维度具体阐释,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段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值得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法律学科本身是应用性极强的社会学科,法律本身就是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社会实践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因此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符合法律学科的社会需要及其本质要求。法学教育所培养的绝大多数人才都要为法律的应用和实践服务,因此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目标。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考核机制,逐步形成适应法学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一项教育发展战略,对指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剖析了教育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并指出了培养创新人才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法律人才短缺,应针对这种状况,利用乡镇企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加大培养力度。本文是从乡镇企业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培养形式和如何教学、如何对法律人才的知识更新等几方面加以探讨,目的是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下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缺乏统一认识。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计划,高校需要厘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关系,界定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有效部署教学内容,规范与优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人才培养"五实"模式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过去及现行的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完善。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相应建立八种运行机制,即政策导向机制、法规保障机制、内容激励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教育评价机制和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从力学体制,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探索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更新理念入手,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整合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SRTP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学校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SRTP是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师生互动。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SRTP工作虽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加强SRTP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