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将近十年了,在以前,我和其他教师们一样,每上课之前,看得最多、研究得最仔细的就是一本教参。可是当我看了钱梦龙老师的话之后,改变了做法。钱梦龙老师说过,如果说教学要遵循什么“法”的话,《大纲》才是“宪法”,是根本大法,如果不把《大纲》研究透彻,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教参虽然也是根据《大纲》编定的,但其内容相对统一:每一课讲什么、怎样讲、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最后布置什么作业及参考答案等有较统一的要求。老师们以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和例子来教学,何谈创新?这样教参岂…  相似文献   

2.
李倩 《安徽教育》2013,(3):35-35
<正>我听了许多公开课,收获很大,体会颇多。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交流体会。一、用好《教师用书》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或多或少被《教师教学用书》所牵绊,跳不出其条条框框。殊不知,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如果说教学要遵循什么"法"的话,《课程标准》才是最基础的准则。《教师教学用书》内容相对统一,每一节讲什么、怎么讲,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以及作业布置及答案等等,都有统一要求。若以这样的统一步调来要求不同的学生,不仅"因材施教"无从谈起,"创新"更是  相似文献   

3.
曾有一位教师上《最后一课》 ,先讲小弗朗士 ,再讲韩麦尔先生 ,然后问 :“你们觉得韩麦尔老师怎样 ?”课堂乱了 :有的说“好” ,因为他爱国 ;有的说“不好” ,他因个人的事放假 ;有的人说“无法评价” ,因为看一个老师要看其水平……老师最后说 :“告诉你们 ,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重要 ,不讲了。”既然不重要 ,为什么要问呢 ?归根到底 ,没设计好。由此可见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设问。就一节语文课而言 ,如果说师生间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的话 ,那么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 ,是完成《大纲》要求的一项必要措施 ,是教师、学…  相似文献   

4.
《教参》误区——《教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拐杖,而应成为教学的“指南针”《教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它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正因如此,《教参》也就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拐杖。但我们知道,《教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层次、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无疑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教师也惯于讲这些知识,一是讲起来方便自如,二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你还记得吗,去年到你学校听你执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在评课时为了引用语文教学大纲里的一些话,想查对一下大纲的原文,可是你手头没有大纲,向教研组长和别的语文老师借,也都说没有。整个语文组20多位老师,竟拿不出一本语文教学大纲!不知道是学校没有为老师们订购,还是被老师们弄丢了,总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学大纲的一种态度,或者说一种认识。你在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很可以代表这种态度或认识,你说,你们教语文主要靠“教参”,大纲和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美 《上海教育》2013,(4):120-121
先学,是为了“定教”,是为了把握学性,随时调整“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教学要“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讲在学生疑难处,讲在精要处,讲在精彩处。近日外出听了一些课,心绪颇不宁静。有老师在八年级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兴致盎然,知道课文讲述了“曾经的仙湖…‘现在的死湖”“人类的破坏”,但随着“怎样的仙湖…‘怎样的死湖”“怎样的破坏”等环节的推进,学生学习的热望渐渐低落,到后来参与问答的寥寥无几,大都恹恹欲睡。又听老师在六年级上诗歌《留住童年》,竟不厌其烦地把诗歌一节一节地还原成“白话”,犹如把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碾成不堪入目的粉末。  相似文献   

7.
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学时间分配上只有10分钟,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想办法看到热水在冷水中跑,再让学生实验、交流得出结论。课前学生围在讲台边,纷纷议论,“老师,我们今天学冷水和热水?”“老师,冷水中倒进热水会怎样?”……看着学生好奇的样子,我改变原来的引入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启发:“如果热水倒进冷水会怎样?”学生的问题受到重视,因而兴致很高,大胆进行猜测,有的说:“热水在冷水中会散开”有的说:“热水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说:“热水会变成温水”……他们急于想知道结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杭书纬同学问:唐老师,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唐惠忠答:作文“有文采”,是《考试大纲》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高一级的要求。需要明确的是,词句漂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再次聆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猫与战争》一课,深深为他大胆创新、幽默有趣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教学语言轻松幽默,给学生注入思维兴奋剂幽默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虞老师把这种生活态度带进了课堂。课前五分钟,虞老师就和学生聊起了天:“你们什么时候知道虞老师今天要来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的?”“你们有没有猜测过虞老师长得什么样?”“现在,活生生的虞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请你们仔仔细细地观察虞老师,你所看到的虞老师和你们猜想中的虞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由此,在学生们充满童趣而又“肆无忌惮”的回答中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创新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以为主要表现在创新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结构、运用教学法。一、教材处理教师创造性地处理语文教材,就是突破原有的模式,跳出“教参”框框,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实情出发,把握学生应该学什么,难点在哪里;思考如何处理教材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教学《鸟的天堂》,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树茂鸟多的整体关系,再启发思考:在树与鸟之间,人的因素起了什么作用?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课文,布置学生课外做社会调查:本地原来什么鸟类(或其他动物)多?现在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建议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样开放探究式处…  相似文献   

12.
据我们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怎样传授语法、修辞、逻辑基础知识的问题,教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怎么可能不让学生初步懂得一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呢?有的却说,《大纲》没有要求讲这些东西,讲了就是超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训练部分提到:“要安排一点有关语法、修辞的练习,要有意识地进行逻辑训练。”《大纲》虽然没有明白要求教师要“讲”这类知识,可是它提出了“要安排”、“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就给我们规定了教学任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  相似文献   

13.
问: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但是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杨花”是指的什么花呢?同教材的几位老师都说不清楚。我们先是看“教参”,“教参”上没有说。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和新  相似文献   

14.
十一月二十日今天检查语文教案,发现老师们对教学重点的确定很值得思考。如《蝙蝠和雷达》的教学重点,有的老师是这样写的:“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超声波为什么能探路飞行的道理。”又如:《诚实的孩子》一课,有的这样确定:“认识列宁诚实的品质,教育学生向他学习。”究竟什么是教学重点呢?袁微子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这样写道:“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的内容。”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内容的,也就是说“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词、句、段上,而不应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第十二册13课《风》是由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在红旗下》节选而来的,对文章的时代背景,字里行间所涉及的风土民情,以及许多名物的特有称谓,都有做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必要。为此,特将上述诸点加以解说,以备教学所需。一、关于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参》上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解放前旧北京春天的大风”。“解放前”这一说法固然不错,但究竟“前”到什么时候?《教参》并未作具体说明。准确地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清代未年(光绪25年前后)旧北京春天的大风。何以为证呢?先请看课文中的两句话: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听了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一堂泥工课,题为《有趣的小动物》。这堂课很生动,它将我们带入一个美的境地。开始,老师引导儿童们欣赏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动物画。老师出示了一张《悄悄话》,问道:“小朋友,你瞧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你知道小猴在跟妈妈讲些什么吗?”老师这一问,儿童们的小脑筋动得可带劲儿啦:“小猴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你可别告诉人家。”“妈妈,让我跟小伙伴们去玩好吗?我不淘气了。”“……”老师接着孩子们的话说:“我也听见它们的悄悄话了,小猴子对妈妈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什么教学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电工实习》教学同样是这样。要提高《电工实习》教学的效果,当然要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学”的效果。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我在《电工实习》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仅供同行们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现行小学自然教材虽然通过图画、问题或简单文字叙述规定了每一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教师用书》提供了参考教案,《教学参考书》提出了较详尽的教学建议,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认识水平等都有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仍需认真思考一些问题。现以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青蛙》这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下:一、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是怎样的?知道青蛙生活的地方、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什么;初步学会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进  相似文献   

19.
鲁迅当年写作《药》时,大概万万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的《药》里竟飞出了一只“反革命的乌鸦”。一间高中教室里,《药》一课正讲得如火如荼,学生正唰刷地记着老师课堂上讲的“经典”。快结束了,学生们正要舒一口气,忽然,显然不想与学生作对的老师从嘴里迸出一个问题:“这只乌鸦象征什么?”几十个脑袋霎时一片空白,愣愣地对着高深莫测的老师,最后还是老师抛出了“绝句”:象征反革命!开始听到这话时,我足足笑了两分钟。都说鲁迅的作品充满战斗性,想不到一只乌鸦的含义也这样深刻,真的是“彻头彻尾”了!在我的记忆里,中学教材里鲁迅的文章是最为耀眼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故乡》《社戏》等等,撒珍珠般地每一级每一册都有。语文老师总要搞得草木皆兵,找出每个字词都代表什么,象征什么,弄得学生一提起鲁迅就黯然神伤。我不知道,这样弄出来的东西,像“反革命的乌鸦”,是否真的切合鲁迅的本意?初二要学的课文有杨朔的《荔枝蜜》。对杨朔的作品,我就像他开始对蜜蜂一样“感情上疙疙瘩瘩”:故作高深的曲笔,一元化的联想,有点做作的抒情。但课后练习难住了我,这是一道体会加点词语意味的题目,第二小题是“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  相似文献   

20.
课要讲在“点子”上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佛昙学区鸿儒小学郭扬忠讲课一定要讲在“点子”上。何谓“点子”?首先“点子”就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知识的具体要求。这是教师教学所必须遵循的起码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和教学要求,以《大纲》为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