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萍 《云南教育》2002,(34):35-36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人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一个却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早晨离人远。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难点: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一、简介文言文的特…  相似文献   

2.
去年九月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在听课当中,这篇课文以及两位老师的教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杨关所 《云南教育》2008,(11):39-40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人类要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4.
教完《两小儿辩日》,我对“学生”与“教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两小儿之间的故事,故事虽只有百来字,但我却以为它言短而意长。  相似文献   

5.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卷五《汤问篇》。《列子》,相传为周时列御寇作。此说不可靠。现在所见本子,为东晋张湛辑注。该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含义深刻,颇为后代人传颂。有名的《愚公移山》故事,也出自该书《汤问篇》。 《两小儿辩日》是个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古代寓言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日地关系的看法。据《隋书·天文志上》和《法苑珠林七》所引桓谭《新论》说:“余小时间闻闾巷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日中时近。”可见这故事至迟在西汉末东汉初即流传民间。东  相似文献   

6.
张建 《语文知识》2002,(9):36-36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第一册在简析课文《两小儿辩日》时说: “两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往往就很容易出错。其实,早晨和正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历年语文教学参考书也一直以为早晨和正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两小儿辩日》中提出的问题,本来不  相似文献   

7.
《两小儿辩日》可以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们把课文内容详释于下,还望得到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杨方 《山东教育》2009,(12):33-33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我曾经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近日,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本课的课堂教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单是文中开篇“辩斗”这个词的教学,就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和名师之间教学艺术的巨大差距,不由得心生敬慕之情。  相似文献   

9.
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都收录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两小儿辩日》。2.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用自己的阐释来进一步说明观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提出观点的说理性文章。3.出示课题,提醒学生读的时候注意停顿、节奏。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在《两小儿辩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两个孩子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1.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呢?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第一届‘幸福课’名师观摩会”上教学了本课,采用演故事、编故事、开放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读后演,演中练,练中悟,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笔者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容理诚 《师道》2011,(9):23-24
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来,挺起胸,精神点,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是放声读;二是读出语气;三是不要读得太快。上节课我们读得太快,好像一付重担压着我们跑。好,《两小儿辩日》,一、二……  相似文献   

13.
陆霞 《小学语文》2009,(12):31-33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中的一则。靳家彦和王崧舟两位特级教师对这一课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风貌。在对靳家彦老师教的《两小儿辩日》(以下简称靳版《辩日》)和王崧舟老师教的《两小儿辩日》(以下简称王版《辩日》)。  相似文献   

14.
洪春幸 《小学语文》2008,(12):51-53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组是“人生感悟”单元,安排了文言文两则—《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以及《匆匆》《桃花心木》,还有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和《手指》。这些课文描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试图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一些领悟。  相似文献   

15.
肖本宏 《湖南教育》2007,(11):32-32
教学一篇课文,与培养习惯能搭上界吗?过去,我认为很难。最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心中豁然开朗。请先看上课伊始的一节实录:  相似文献   

16.
教材: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多读感悟、实践体验来理解课文内涵。《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学习文言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并悟出文中“知识无穷、学  相似文献   

17.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呢?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第一届‘幸福课’名师观摩会“上教学了本课,采用演故事、编故事、开放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读后演,演中练,练中悟,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笔者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张俊杰 《教学随笔》2013,(8):62+129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一文为例,来探究如何使学生学起来、教师导起来。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社版)有一篇《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文章内容是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故事,对于孔子是一个讽刺。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两千多年前的人,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地球和太阳的真实运行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到了近代,自…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中,编者的最后注解是这样写的“两个小孩儿论太阳离地远近,各自根据单方面的现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孔子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未能解答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他们的嘲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对于这样的论述,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尤其最后的结论更是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