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年,我看了一个学生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写道:老师,我是被迫参加写作班的,说心里话,我是不喜欢参加的,写作枯燥、乏味,一写作文我就如同进入了大沙漠。可爸爸、妈妈非要我参加不可,还说这对以后工作很有用。所以,我是流着泪加入的……看了这篇作文,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G里挺难过。我想,应该把作文课上成欣赏课,诱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经过多年的潜,C研究和琢磨,我终于使学生愉快地作文了。一、寓乐于命题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最怕的就是“命题作文”,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刚从三…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作文写作潜能,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是老师现阶段要关心的问题。三年级是学生开展习作的关键阶段,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学生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习基础,所以,在学习三年级作文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老师要了解三年级学生在写作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片段写作的基础上提升作文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4日下午,我为校作文兴趣小组的学生上了一堂记叙文写作辅导课,侧重讲记叙文写作要领及情感。一上课,我当场宣布说:“同学们,平常老师要你们写命题作文,今天,我请你们当小老师,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每个班推荐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拟写一个记叙文的作文题目,请你们来考考我,我当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的三、四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过渡年级。三年级要在一、二年级看图写一句话和几句话的基础上学会写一段连贯的话,四年级要在三年级连句成段的基础上,逐步向连段成篇过渡,而开始命题作文。此时期,学生句段的基本功如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就能写出符合大纲要求的完篇作文。因此,这个过渡阶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年级。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当前中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部分学生的基本功很差,老师对作文课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怵头厌学。面对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成为广大师生共同感到头痛的事情。一提到作文,学生感到无话可写,老师感到很难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被写作所困惑着。特别是学生不情愿去写作文,老师就逼迫着让他们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实在是不成样子,老师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我们这样的逼迫学生写作文是永远写不出来好文章的,学生作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产生写作灵感,增强自主写作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循序训练作文教学实验旨在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解决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起步晚的问题。小学一、二年级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了作文训练,到了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起步太晚;二是坡度陡的问题。一、二年级不抓说话和写话训练,三年级一开始就搞命题作文,坡度太陡,学生望而生畏;三是无计划。四是不得法。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五是量不足。学生两周一文,写作实践太少,很难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7.
有人随机抽取了456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问卷调查,"不喜欢的"占77.8%.初看很惊讶,细想想也很正常.有多少学生喜欢作文呢?有多少老师喜欢写或者习惯于写作文呢?作文教学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愿望,在老师的指导、激励下,全班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本次作文练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8.
中年级小学生刚刚由低年级的以字词为主的学习进入到学习段、篇,较之以往,学习难度增加了,对习作也普遍感到头疼。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根本就不喜欢,说不出什么原因;二是不知写什么和怎样写;三是不喜欢老师的评语,对它提不起一点兴趣;四是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写幻想类作文,对命题作文乏善可陈。基于此,笔者对作文教学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多数是从二三年级开始接触简单的写作,一开始基本上是写一小段话。但是在漫长的作文教学中,学生越来越怕写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命题作文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写;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就给学生固定了基本的作文模式,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多数是从二三年级开始接触简单的写作,一开始基本上是写一小段话。但是在漫长的作文教学中,学生越来越怕写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命题作文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写;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就给学生固定了基本的作文模式,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为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几乎是一致认为"没啥可写".不少高年级学生反映:讲讲还可以,但拿起笔来,就没话可说了,因此就不喜欢作文. 是不是所有的作文都不喜欢?那又不尽然.多数学生都说,看图作文最容易写,他们都喜欢写,高年级学生更喜欢自由命题作文.是不是自由命题作文更容易写?当然不是.论难度,自由命题作文要自己命题,自己确定范围,无规可循,困难要比教师确定范围和经过指导要大得多,可学生偏偏喜欢写,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教学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文章缺乏个性.作文本来是为了交际、生活的需要.可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训练形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是为作文而作文,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并不感到是生活的需要、交际的需要,而是为了分数不得已而写.  相似文献   

12.
我随机抽取了我校15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问卷调查,“不喜欢的”占77.8%,比例很大,喜欢自由命题作文的占54.2%,说明希望老师自由拟题;那么学生存在哪些困难呢?认为没有内容可写的、无新意的占60.1%。  相似文献   

13.
一、首先必须“搀着走”我觉得,三年级学生学作文,就象刚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搀着走。“搀着走”,写出来的文章不免大同小异,如第一篇命题作文《记大队改选》。我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按照改选的顺序写的;选择的重点也大体是相同的,只是长短不一,有的写了一百二、三十字,有的写了七、八十字;用词造句略有不同,有的写“……先唱队歌,唱得歌声很响亮,……”有的写“……唱队歌时,歌声很大……”有人说,这是“千篇一律”,是不好的。但我认为,对于刚刚开始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学生将来的独立作文,是由现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的作文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深感困惑,学生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追寻一下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大多数作文训练是命题作文,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从文体到立意,选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讲评学生的作文时,老师往往以批评为主,缺少鼓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上四年级,就要写命题作文。开始作文时,拿起笔来不知写什么,怎样写。下面谈谈我教学生写命题作文的体会和做法。 一、教学生积累素材,出好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始写命题作文。为克服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畏惧心理,我决定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第一周作文课,我以“说话与写话”为题,上了一堂作文启蒙课,重点向学生指出:所谓作文只不过是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没有什么神秘,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我对同学们说:“不会说话的请举手。”全班无一人举手。我接着说:“同学们都会说话,而且有的学生说得很好,很流利。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会写话,有的还会写得很好,让人喜欢读,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记者或作家。”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喊起来:“老师,快出题吧,我们写。”接着我鼓励说:大家的热情值得赞扬,但要写好作文,我们得先“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不再像过去那样统称为作文,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习作,7~9年级叫写作。小学阶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然而,多年来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的恰恰就是这个作文。过去的语文考试,往往失分最多的就是作文。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一提作文就头痛。有人调查,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比例竟高达49%。究竟原因何在呢?诚然,写作本身并不容易,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  相似文献   

19.
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如果辅导好了,学生的作文写得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如果辅导不好,学生作文不是抄袭,就是无话可说。其实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抓住教学,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训练和发展,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好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的作文,其实都一样,无所谓题目的命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心中要有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有了写作的技巧,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手到擒来,笔到文成。所以,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