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5.
叶信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5):10-13
对立型教育评价由于得不到真实有效的信息、真诚友善的情感激励、健康向上的发展文化,无法真正发挥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对话型教育评价具有民主、友爱、开放、共赢、创造等特点,其目的不是控制人和利用人,而是解放人和发展人的力量。对话型教育评价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积极上进的学校文化,有利于形成诚信、友爱、和谐、民主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7.
走向对话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多元主体双方或多方以语言为中介, 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分别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彼此倾听、回应、接纳或排斥,减少各自的偏见或成见,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融合,产生新的视界的过程.对话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立足于个体问平等的关系而展开的信息、知识、精神与思想等方面的多向交流活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的实质在于"重建教师、学生和教育物'融身'于、'依寓'于、活动于、生活于其中的教育世界,重构教育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参与性,互动性的回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由于“新课标”的积极提倡,语文课程教学由“传话”走向“对话”已成为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它包括“语文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创新教育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 ,语文创新教育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是到底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还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为此 ,我们就有关问题听取了身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老师的意见 ,其中不乏很有见地的观点。现将江苏省青语会副理事长严华银、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两位老师就这个问题的对话发表于此 ,欢迎各位有兴趣的年轻老师踊跃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艺术。智慧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智慧只能以道观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就是在体会智慧,表达智慧,这是非常玄妙的, 相似文献
15.
李夏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62-66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6.
谢福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78-79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交际”、“工具性”,表明了语文学科是交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人文性”表明了语文学科传承人文精神的特点。“交际”、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必须过关,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这已经形成共识和制度,令人欣慰。然而,对汉语教学中的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汉字书写,却从未作出过任何要求和规定,这显然是不完善的。笔者认为,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汉字的书写教学与普通话教学同等重要,不能偏废:中小学教师(包括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语文教师担负着汉字书写教学的重要责任,自己必须首先过关达标,否则如何去教育和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呢?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首先制定相应的汉字书写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再在全国推广实施,可以借鉴推广普通话的经验。凡是汉字书写不合格者,应同普通话不达标者同样对待。 相似文献
18.
19.
尹一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42+94-42,94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形态.在对话的理念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背景下,不少对话教学实践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对话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分析其问题原因,进而提出对话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