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3,(9):10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九黎族。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黄、炎部落联盟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黄、  相似文献   

2.
据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由南方进犯的九黎族。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联盟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期,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100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因此,百姓与黎民,也就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才…  相似文献   

5.
古代,将居住在南方的人,泛称为“蛮族”。而南方各族中亦包括“黎族”人。据说有“九黎族”。所谓“九黎族”,就是当时有九个部落,都是“黎族”人。相传这九个比较大的部落,每一个部落里又有九个兄弟氏族,总共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组成。蚩尤就是“九黎族”的首领。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组成的“九黎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部落。他们比较早地进入中原地区,由于这个地区土地肥沃,非常适于种植和发展农业。所以,成为古代强大部落族之间互相争夺之地。古代,将居住在西方的人,泛称之为“戎族”。  相似文献   

6.
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二者异地、异姓、异德,绝非胞族弟兄。为了争夺适于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的晋南三角地带,炎、黄、蚩尤先后在盐池附近爆发了阪泉、浊鹿之战。战后建立了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号称华夏。它善于融合来自周边的各种先进文化成果,从陶寺文化遗址看,到尧舜时,华夏文明已孕育形成。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这是历史形成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诸夏之族是炎、黄的后裔。他们在开拓古代中原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日益兴盛强大,逐步由分散的亲属部落联盟扩展为全民族的部落联盟。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世称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核心力量和共同祖先。炎黄时代开创了我国历史的英雄时代,黄帝是我国英雄时代首要的代表人物。这一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家萌芽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持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约在5000多年前,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经过在涿鹿败于华夏族黄、炎联盟后以及尧时迁其裔于三危的渐徙入蜀,曾先后建立了五代王朝,成为古蜀国的主体民族。于商周间,继承和发展了山东龙山文化的冶铜技术,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嗥、炎帝、黄帝、少嗥、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据传说,约四五千年以前,中国境内有很多部落。黄河中上游有黄帝、炎帝部落;黄河下游有太吴部落、少昊部落;东南方有九黎部落,酋长叫蚩尤。这些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与九黎部落为了争夺土地,曾发生过一次战争,结果炎帝部落败北。炎帝向黄帝求救。后来炎、黄两部落联合,与九黎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一带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九黎部落失败,蚩尤被杀。九黎部落一部分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被黄炎俘虏,充当了奴隶。因为是九黎的人,所以当时可能就被称作“黎民”,到西周时还有“黎民”的名称,如《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糜有孑遗。”  相似文献   

11.
知难而进     
【说文解字】华夏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黄指黄帝,是发明指南车的轩辕氏,属北方民族。黄帝的图腾是熊。炎指炎帝,是倡导农耕和发明草药的神农氏,属南方民族。炎帝的图腾是牛。那么,“龙”指什么呢?“龙”原来是生活在古中原地区东夷九黎部落联盟的图腾,部落联盟的领袖是赫赫有名的蚩尤。  相似文献   

12.
1.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传说黄帝后,我国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尧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尧年老时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他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德才兼备的舜。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捕鱼、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舜年老后,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5~6页指出:“‘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并举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等为例。这使很多学生误以为“禅让”很“民主”。其实,禅让并非真正的民主。理由有三:首先从禅让的动机来看,取得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地位完全有利可图(尧舜禹之所以很富有,是因为他们都做过最高首领),因此权力之争当时十分激烈。其次从禅让的全过程看,禅让仅指一种由众多部落首领迫于无奈而共同推举或承认的仪式,或者说是诸部落斗争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强力实际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从禅位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大都出在同一家族,尧舜年老…  相似文献   

14.
《尚书.甘誓》所反映的历史比《洪范》早了近千年,但古今学者解释《甘誓》中的"五行"时,常直接引用《洪范》的说法,这是不合理的。《史记.历书》所载黄帝建立的"五行"才是《甘誓》"五行"所指,即五官制或禅让制;相应地,"三正"指夏部落联盟的三位酋长。  相似文献   

15.
<正>焦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父系氏族阶段的两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在同其他部落一起,彼此通过不断交往和战争逐渐融合,缔造了华夏族,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局面,共同创造了史前时代光辉的华夏文明.现在关于"炎黄子孙"和"炎黄世胄"的称呼,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炎帝距今已有5200年,而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年,距今亦已有4696年.  相似文献   

17.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部落"式户外体育活动选取力量、灵敏、柔韧、平衡、协调五项指标,设置了壮壮部落、溜溜部落、扭扭部落、稳稳部落、炫舞部落等,并从营造环境基础、设置阶梯式活动平台、形成激励性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努力让幼儿园体育活动更加科学,让幼儿的学习更加快乐。  相似文献   

19.
"西宁十三族"是明初归降于西宁卫的十三个大的藏族部落,其下又可分为几十个小的部落。他们是西宁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朝统治者安抚、笼络的主要对象。明朝中叶起,蒙古族大批进入青海,控制、肆掠藏族部落,十三族亦遭蹂躏并开始分化,到崇祯年间已分为三十八族。本文通过运用有关历史资料,分析了"西宁十三族"的形成,明朝政府对藏族部落的管理以及"西宁十三族"的分化,试作为对安多藏族部落史研究的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2010,(7):73-73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