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隆平传奇     
很多人知道杂交水稻,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袁隆平,不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更不知道袁隆平的传奇经历与业绩。袁隆平在中国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先河,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现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稻面积是种植的杂交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促进中国粮食登上新台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刊从本期起,连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传奇事迹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吧,但是你听说过杂交小麦吗?小麦、水稻、玉米同为世界三大主粮,杂交玉米是美国人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由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实现突破,而杂交小麦的研究,国外已有上百年,国内也有六十年,却迟迟没能获得重大突破。因此,小麦一直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让人心存惋惜。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026.70公斤,首次实现亩产过千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攻关目标,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的最高纪录。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使我国小麦基因组的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亩产达988.1公斤,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这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2011年,两系强优势水稻杂交种"Y两优2号"百亩示范亩产926.6公斤,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水稻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稻区。主要对杂交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作物总产量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辽阔的疆土面积,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地跨热带至温带的气候条件,这种地域的多样性,使得包括小麦、花生、茶叶、棉花等在内的农作物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杂交水稻技术更是养  相似文献   

7.
江亭 《华夏星火》2021,(5):50-54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我国三大主粮中,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都成功实现产业化,而小麦杂交育种受基因组复杂性所限,难度大、成本高,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对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由"跟跑者"向"引领者"的全面跃升,随着杂...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企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今年春天,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一直热闹非凡,不仅忙着在国内进行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得杂交小麦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这家仅仅  相似文献   

9.
一项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小麦增产新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或穴播地膜小麦)经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李守谦研究员等人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陇原大地诞生了。同行专家认为,这是继杂交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水稻早育稀植之后,我国粮食增产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玉米、水稻等20多种作物上得到广泛证实。但杂交小麦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1962年以来,国内外探索了多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但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11-11
10月15日.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这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的水稻栽培技术实践基础上,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逐步发展。主要对于杂交稻的优势以及生物学特征,来进行科学栽培。目前福泉市的杂交水稻主要采取超稀播种、培育壮秧、适当稀植等方式,确定适宜的水稻指标,而且强调高更群体以及冠层结构,除此之外,杂交水稻栽培也不断引入新技术。因此本文从杂交水稻的优势以及栽培技术出发,探讨了福泉市杂家水稻技术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设计及新品种培育推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协调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0%,产量占粮食作物的60%,为95%以上的人口提供了食粮。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高新技术。它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诸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突出。内江市农科所参加国家科委主持的两系杂交小麦优势利用协作攻关,引进C49S不育系与本所培育的“内5839”等新品系测配,从中筛选出高产抗病优质新组合“C49S×内5839”,定名为“Ⅱ优58”。于1996年秋首次进入内江市种子公司区试和湖北、云南、重庆、四川三省一市重点试验示范种植,增产显著。初步展示了两系杂交小麦增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省隆回县百余亩试验田"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产量的又一个高峰。然而,袁隆平院士曾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如果我们的杂交水稻再不"走出去",少则5年,多则10年,国外的杂交水稻技术将很可能超越我们,我们现有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袁隆平院士何出此言?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万宜珍。  相似文献   

16.
部长之声     
未来粮食生产思路已定农业部部长刘江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未来粮食生产要按照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种的思路来安排,作物上突出抓水稻、玉米和小麦,区域上着重抓南方水稻、北方玉米和黄淮海小麦区。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相似文献   

18.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0-14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颜龙安院士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院士在40多年科研生涯中长期从事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为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专家。  相似文献   

20.
云南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生态差异明显,水稻生产属特殊稻作区.全省水稻总面积约100万hm2,其中粳稻面积占据80%.但由于气候及种植水平的差异性,加上低产的常规水稻品种占多数,导致云南稻米不能完全自给.发展杂交粳稻不仅能有效解决气候差异、种植水平差别问题,还能提高产量、改善米质.通过云南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云南杂交粳稻取得重大突破,滇型杂交粳稻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