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两次全国博士生调查数据,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诚信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获取科研诚信知识途径等问题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容忍度降低,博士生的能力水平、承受的科研压力以及周围的学术环境等都影响着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知识论视域下,博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下的知识获得既非直接性知识获得,也不是间接性知识获得。预防博士生研究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提高其自身修养以反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基本功训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加强高校对学术的管理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借鉴他国经验以规范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成因,并探究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术监督机制弱化、学术查处机制虚化是当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制度原因,同时从名利诱惑、成本博弈及道德缺失等学术主体的三个角度论证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原因,以期加强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促进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行为虽然有别于学术腐败,同样具有违法性。长期以来,我国将学术不端行为简单定性为不道德行为,对其处罚过轻是这一行为愈演愈烈的最直接原因。认识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重视法律矫正手段,提高违法成本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 H大学的350名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子进行实证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H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引用不注明出处;论文署名不按学术贡献程度排序;抄袭、剽窃等七种表现形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因子有导师因子、学术行为监督教育因子、研究生因子,最后从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氛围,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我国的学术发展与学术形象。文章对学术不端行为归类于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其定位范围与问题领域,分析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法制视角探讨如何对学术不端的道德失范性行为进行法制化的规范。另外强制性的"他律"措施对促进学术人员"自律"行为的产生,对我国良好学术环境的建立,学术尊严的维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抄袭、剽窃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包括一些名校在内的高校中频频出现,严重地干扰了学术活动的良性开展,稀释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冲击着学术界的精神操守。本文将在教育部界定的七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多维的治理对策,即如何将学术不端行为从学术道德、学术和职称评定机制、检测技术手段和法律层面上进行多维规治。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一些科技期刊在其中扮演了不该扮演的角色。科技期刊的版面费、核心期刊、办刊体制、编辑控制、网络出版等期刊出版中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而学术不端行为不只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越来越把学术研究作为考量教师水平的核心标准,以学术为志业的研究群体日益庞大,但当前功利驱动与正义制度供给不足导致日益严重的学术道德危机。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危机的表征及其产生机制,提高正义而有效的学术制度供给水平,以制度规范克服学术道德危机是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学为审视角度,重新描述我国学术制度环境后,认为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位制度的不完善:研究生偏好追求学术成果后的利益最大化;惩戒执行力不够,风险成本低;思想道德教育中科学道德教育弱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要坚持"学术道德重在预防"的理念,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  相似文献   

13.
成人大学生与普高大学生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独立自主的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初步形成,思想道德观念趋向成熟,理想目标追求更加具体。这就决定了成人高校德育应构建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新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灵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心与心的自由交流与引导,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自我感悟、超越、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4.
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是当今高校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在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对于本科生而言,还需要借助学风建设来激励和加强教育。本文通过对我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了解,提出了对于加强本科生教育,建设学风制度的一些想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德性和铸造人的灵魂的精神生产工程,其本体功能是培养人的德性.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表现出一些非道德性的思想和行为.还原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是道德教育的本真归宿.  相似文献   

17.
Moral reasoning is concerned with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course of action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nd has been highlighted a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may facilitate (or imped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promoting positive outcom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trajectories of moral reasoning as measured by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DIT2)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what extent there are intra-individual (within student) and inter-individual (between student) changes in moral reasoning during this developmental perio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al reasoning was best represented by a linear increase on the mean level and non-signi?cant variability across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reasoning and students’ prior academic attainment was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促使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主体性道德人格。这是人的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发展的历史性、内在性和现实性的必然要求。觉醒和重塑的途径即要从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又要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发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生在现实复杂的时空条件之中的,而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却是"无奈件"的.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和行为体现价值选择之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这不仅是道德生活的实然,而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承栽.而康德的无条件道德律让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真正体现了道德提升人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是近年来新科尔伯格理论的最新发展.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探讨个体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评价这个新的道德类型理论,重点阐述道德类型的细化研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