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以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教师经常动动笔,写点东西,久之,这种“不言而教”的行为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定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作文兴趣具有较强的内驱作用。  相似文献   

2.
“言教”与“身教”陈旺先.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传技文化知识,都离不开‘言教’,可以说‘言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教育对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其教学效果却可能迥然不同: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 ,教师既要言教 ,又要身教 ,且身教重于言教。其实 ,在言教、身教基础上深入人心的心教 ,才是教育水平的高境界。   兵家以攻心为上 ,教育家又何尝不是如此。进修学校的学员首先是教师 ,其次才是学员 ,言教不慎 ,或伤他们的面子 ,或引起厌恶和反感 ,身教不妥 ,又有装腔作势 ,故弄玄虚之嫌。所以进修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言教、身教时 ,应以“心教”为追求境界 ,提高教育技术水平。   所谓心教就是受教育者不但对教者及所传习的知识、技能乃至思想易于接受 ,而且对其学识、教风乃至人品从心里佩服 ,从心理接受。这要求教师有扎实、过…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言教、身教、心教是三种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 言教 言教,就是班主任用语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知识学习、遵章守纪等方面进行说服教育。这是一种最基本、较常用的教育方式,其特征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主任先把该说的全部说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言教、身教、心教是三种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 言教 言教,就是班主任用语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知识学习、遵章守纪等方面进行说服教育。这是一种最基本、较常用的教育方式,其特征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主任先把该说的全部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教育中,流行着“身教不如心教”之说。这个说法,并不否定“身教”的重要性,而是说,教师要在“为人师表”的前提下,更要高度重“心教”。这是我在长期班主任实践中的一条重要体验。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所谓心教就是以情动人,即以心交心,以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中的组织领导者和管理教育者,其工作极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充满着艺术性和辩证性。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用辩证法的原理处理好以下十种关系。1.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身教与言教统一,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总负责人,对学生的要求也最多。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地履行“言教”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讲,“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教”。以身作则,既言传又身教,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说到“言教”,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身教”连在一起,并且很自然地就会想起“身教胜过言教”的说法。本文不想对“言教”“身教”本身的实施作太多的探讨,只想谈谈在学校语文教育中言教与身教的关系:学校语文教育应立足“言教”,“身教”只是“言教”的前提,“言教”才是学校语文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谈师德     
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谈到学生素质的提高。“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要时时刻刻注意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10.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历代教育家教育实践的结晶。常言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一看。”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对学前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言教,也需身教,但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不仅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小,善于模仿的特点,而且易于被接受。因为身教不带任何强制性,它能通过教育者无声的行为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11.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学术讨论会,亲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他在会上宣读了几个中学生对当前教学、教育工作中搞灌注式表示不满的文章。这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把“教”或“讲” 当做了手段;而把“用不着教”或“用不着讲”当作目的。这对于把教学当成只是一股脑儿地“教”或“讲”,并且  相似文献   

12.
大凡忠于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其最高理想莫过于培养出千千万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欲达此目的则不是只凭雄心壮志所至,也不是艰辛地付出所成;而必须是有成功的先决条件。条件归纳起来很多,我认为大体不可少于这三个方面:素质、方法、技巧。所谓“素质”既是说教师首先应该是纯正的人。“纯”,就是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正”就是一切言行规范。教师能做到“纯正”,才能事事处处为人师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才能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其二,教师应该是高深的人。“高”,就是知识广博;“深”,就是精深莫测。一个高深的教…  相似文献   

13.
约翰·怀特这样解释“教”:“教’,一个意思是努力带来‘学’;另一种意思则是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①徐江先生说:“教’要努力给学生带来可学的.”②“努力”表明“教”追求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迫切态度;“带来”指出了“教”的方式方法——不只是“言传”,也包括“身教”;“可学的”则指明了“教”的内容.也就是说,“成功地做到了”,努力带来了可“学”的,才能称其为“教”.  相似文献   

14.
为人师表     
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这是不备的。不过任如扭扭,婴囊自己不明白萝些汪汪,不社长江些方法,足已K没给学生听?这是一层。里夫先让说明某些还提和方法,而在平B的安段中并于技照自己所说的辽理和方法计手,那给学生的不灵山响是不太钢设的。所从尼是自己的实挂失月里说给学生听的一五,这囊又一思。从八上说的两层看来,“肯放”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俄格于“要数”的;在八*数,又于贯而独,实际上都大“开出”。“身教”江囊“为人师及”,议是一首一动却足以为大教育合的往英。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5.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技工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如果教学离开了思想素质的培养,教育就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方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各种认知因素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对德育教育的培养。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1.树立师德,以身作则,是德育渗透的前提。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身教重于言教”。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做为技校…  相似文献   

16.
廖斌 《教育》2012,(4):5
为人师表,重要的是教书、育人。"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百年之计,在于树人。"足以可见育人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的主要工作便遵从了教育常规"身教重于言教",把所有最真挚的"爱"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师德与德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德育就是道德教育,那么师德与德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所谓“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等等都说明了师德对德育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或者说,师德在德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在于: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把教师称为手执金钥匙打开儿童心灵大门的人。理论和实践都充分地说明,教师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极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是通过言教或身教进行的。所谓言教,就是教师通过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年轻一代。所谓身教,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师的“身教”,他说:“其身…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既讲究言教,又讲究身教,身教亦可称“无言之教”。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无言之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适时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收到一般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身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有效法宝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仍然离不开这个法宝。它不仅是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干劲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人的工作,我认为其教育形式有两种,一是“言教”、二是“身教”。言教,就是领导者用以理服人的方法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身教,则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去验证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