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再明 《现代语文》2014,(2):114-116
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然而,在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被有意或无意地“自然内退”,有着“被下岗”的趋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整体感知本身独特的价值,落实整体感知目标,提升整体感知技巧,以提高整体感知的有效性,真正使整体感知也出彩。  相似文献   

2.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3.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阅读是恒河的水,我沐浴其中,得到神秘的体验。从水中走出,我已不是原来的我,我得到了新的生命。"由此可见,阅读是很自我的,需要自我"沐浴其中"。所以,阅读教学的成功首先表现为学生个体初读的有效。但现实中,初读并不被教师所重视。机械的语言,僵化  相似文献   

4.
所谓“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它是相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精读”“美读”而言的。“初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  相似文献   

5.
毛卫辉 《考试周刊》2013,(23):36-37
<正>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和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整体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由对文章的粗浅了解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16节语文展示课,不由对当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些许担忧.为了课堂出彩,教师们几乎都把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内容"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应着重学习的生字和初读课文,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试想,学生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怎能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初读,让初读也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8.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赵斌 《学子》2014,(11):39-39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默读不仅可以使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使阅读教学显得不再简单枯燥,而且默读在促进学生静默思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提高阅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默读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让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呢?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易事,但教学实践表明,文章的连贯和衔接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语篇为单位组织语篇整体教学,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理解,能帮助其克服传统阅读教学中重语法轻语义、重语句轻篇章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董海燕 《学周刊C版》2011,(1):180-181
阅读是个综合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思考、品味和体验。语文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进而借机启发、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感悟,大胆质疑。放飞思绪,勇于体验,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自然是壮美的,可是登山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而枯燥的。留心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传达出的信息是,老师们不喜欢上第一课时,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参加教研活动,听一位教师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在学习完生字词之后,教师直接出示课文的第二小节,让学生默读找中心句。尽管教师对第二小节的解读还算深刻,但笔者觉得直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太唐突,缺少整体感觉。这  相似文献   

14.
袁美权 《教师》2013,(20):78-78
反例就是指符合某个数学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反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解题过程与方法,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巧用反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概念某些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  相似文献   

15.
李茹 《文教资料》2011,(15):30-31
整体把握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钥匙。培养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树立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如下措施:做好新旧知识的“接轨”工作;搞清文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阅读训练;掌握学习策略,架设从“学会”到“会学”的桥梁;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找准自身位置。当好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开发者、建设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阅读兴趣及体验。建立开放性阅读体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原本静止的语言符号,按语义单位组合后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使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要与文本深人对话,学生还需要能够整体把握课文。  相似文献   

18.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剑老师:你好! 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老师存在的困惑,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确,"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教学讨论中的"热门词语",大家围绕它产生了各种看法.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过去教学中的强硬灌输、机械分析泛滥成灾,导致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败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9.
宋爱娟 《学周刊C版》2010,(12):188-189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整体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切入点有很多,其中,从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从文章的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具体有:替换标题;扩展标题;添加副标题;叩问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