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睿,后改知行,再改行知,是我国近代爱国、民主和进步人士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语)。现、当代以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教育和哲学领域,对他的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九一八”前后在《申报》的活动却鲜有详述。即使有,或寥寥百语,或语焉不详。从历史上看,“九一八”前后《申报》的革新没有陶行知参与会黯然失色;而他光辉的一生缺了革新《申报》这一华章,也会少去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对“九一八”前后陶…  相似文献   

2.
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敬语的学习是一大难点。因为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听话者或被叙述事物中人物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敬语表达方式。大体说来,日语的敬语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尊他语”、“自谦语”和“礼貌语”三种。本文以敬语为研究对象,对“尊他语”、“自谦语”和“礼貌语”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4.
与13年前在上海种下第一棵蔬菜时一样,62岁的美国人朗杰士始终在媒体前保持低调。朗杰士在上海被称作“洋农民”,他的“农场”是外国人在此地投资时间最长的“常青树”。尽管如此,他对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大部分时候都报之以“NO”。不仅对媒体,对于其他中国社会中常见的“参观”“评比”之类活动,他也一概拒绝。其园艺场所在的乡镇农业部门曾有意把他300亩大小的种植基地列作“现代农业示范性基地”,朗杰士同样谢绝了。他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在上海种菜,是“我的实验”,也是“我的生意”,更是“我的享受”,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上海共发…  相似文献   

5.
“公共知识分子”或许不是“public intellectual”这个特有名词的最恰当的译法,因为但凡知识分子,哪怕是整天泡在自己的实验室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核物理学家,或一天到晚鼓捣着普通人视若天书的古文学的古文字学家,都是公共的——他们的知识是“公器”。使“public inteUectual”区别于“intenectual”(知识分子)的也不是社会知名度或影响力(“public”一词有此词义),尽管前者通常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一个小说家(文学知识分子)就可能具有超过“public hateuectual”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是,如果他不曾以文字、讲话或别的什么公开方式直接干预社会—政治舆论,或他只是即兴式地偶一为之,那么他仍然不能称为“public intellectual”。因此,“public intellectual”其实暗含了诸多前提:首先,他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无论他的学科是核物理、古文字或文学:其次,他必须经常越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当下公共的或社会—政治的问题公开发表见解,旨在影响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6.
陈尚忠 《今传媒》2006,(9):32-33
1986年,李庄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时年68岁。他当时是退居二线。他对夫人培蓝和孩子们表示,退就完全彻底退。何谓“完全彻底退”?他用行动表明,首先是完全彻底地把党和人民曾交给自己掌握和使用的那部分权力交回给党和人民,连交权后全力运转的惯性驱动都自觉加以警惕。他说绝不能以“发挥余热”对新领导及报社的工作有半点干扰和麻烦。他还说也不要因不甘寂寞去“发挥余热”,“在这里挂个社会闲职,那里兼个团体闲差”。他认为热衷于挂“闲职”兼“闲差”图虚名赶热闹打发寂寞是现象,实质是可从中获取好处(利)。李庄深知“挂名…  相似文献   

7.
黄勇 《青年记者》2002,(11):17-18
一、对新闻报道建设性的基本认识“建设性”是信息时代新闻价值的新取向,新闻价值的大小越来越决定于新闻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决定于新闻报道是否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作家孙犁语)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8.
语言创意力求赏心悦耳。版头语起着“推销”节目、引导听众的作用,必须做到:内容上要追求精致。一是准确贴切。版头语应与该节目内容、节目风格相匹配。如,抚州电台《欢乐点歌台》节目的版头语“:一首首好歌,一声声问候,送上温馨的祝福,传递至真的情谊,美好心愿尽在歌声中.”这样的版头充分体现了对节目宗旨的全面把握和明确定位。二是简明扼要。在几十秒内要求制作人在选词、组句方面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报告》版头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报告”,短短12个字传递出该节目的传播理念。三是通俗易懂。避免使…  相似文献   

9.
先说一件“小事”:有同行用传奇游戏里形容最高级别玩家的术语“骨灰级”夸老教练蒋兴权德高望重,结果惹得后者在一次CBA男篮联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大怒,以为是折他的寿!老蒋的愤怒引来很多人大笑,有个年轻的女记者甚至笑弯了腰。这仅仅是当下报纸“满纸网络语”的一个缩影,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界有这样的说法:“把偷拍进行到底!”“像间谍一样偷拍!”现在,偷拍有越演越烈之势,但外界对偷拍意见不一,有人欢迎,有人强烈反对。偷拍为什么会存在?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它生存的土壤?它存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偷拍的未来出路何在?一般所说的采访是指显性采访(也称“明访”),与之相对的是隐性采访(也称“暗访”),两者都是采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采访,广义的指不显示记者身份的采访;狭义的指在采访受到拒绝或估计会受到拒绝时,隐瞒记者的身份,以至伪装成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采访的手段有观察、记录、拍摄、录音(包…  相似文献   

12.
益阳“银松牌”松花皮蛋销得实在太俏了!近十年来,从本地区乡小镇销往全国各地,还“走”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笔者驱车前往益阳市赫山区白石塘乡采访这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彭铁生。当我说完来意后,老彭笑道:“这完全是我那一百多卷‘绝密’档案的功劳!”说完便带我走进了他那间“机要室”(实际上是档案室),  相似文献   

13.
年富力强的余熙是长江日报记者,也是作家和画家。当初他出访瑞士从事文化交流活动时,人们似乎并没很在意,因为在走向开放的时代,这并不鲜见。然而余熙的“瑞士行”却以颇为丰硕的成果,让人刮目相看。 ——1991年至1992年,余熙在瑞士一连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印象》、《中国风光》、《余熙画瑞士》三个水彩画展和一个《中国艺术》学术讲座,在瑞士“引起轰动”(新华社电讯标题语),全部作品几次告馨。 ——1993年,孜孜致力于中瑞文化交流的余熙邀请瑞土著名画家约克·莫勒特先生访华达7个月之久。在武汉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文化部的支持下,他安  相似文献   

14.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发光体”每天都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所关注,近日有颗“神童星”和“影视星”就俨然成了记者“抢新闻”的追逐目标。所谓的“神童星”是只受过一个月的正规教育、14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王大可;“影视星”则是身患晚期肝癌刚刚做完了肝移植手术的著名演员傅彪。如果说新闻人物是拿来被“炒”的话,二位就分明是被“炒”得煳锅的“猎物”。据9月7日《城市快报》报道,当记者向刚刚结束体检的王大可表明身份、希望能跟他聊几句时,没有任何先兆,大可竟然撒腿就跑。记者穷追不舍经过多时守候,傍晚终于在大可的寝室见到了王大可和他的父亲。警惕性极高的大可一见有陌生人进来,就立刻躲进寝室内的卫生间。直到采访结束,大可始终不肯出来,并在洗手间里大声喊道:“我每天要学11个小时,很辛苦,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情绪很激动,其父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而此前的另一家媒体报道,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当记者敲他的宿舍门时,他问:“谁呀?”然后打开一条门缝,经过交涉得到他的允许才能进入他的宿舍。王大可并非“呆子”还是个孩子,他有资本和能力“撒腿就跑”,但与其相比,病情暴发得异常突然的傅彪就“跑”不动了。据报道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新闻":一种公共领域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 《新闻知识》2006,(1):22-24
“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又被称为“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是发轫于美国,激发了美国新闻传媒为此做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在澳大利亚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的一种新理论形态。本文对公共新闻学与传统新闻学的新闻理念作一比较,文章认为美国新闻界对“公共新闻”的关注、争议和实践探索,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播状况对传媒角色——“公共领域”阐释和思考的结果。并试梳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专家"     
一个聪明的家伙决定开始一项冒险活动。他大胆地预测一场万众瞩目的球赛的结局(会有很多人赌球),他发出一万封信,对其中的一半即5000人预测甲队胜利,而对另外的5000人预测乙队胜利(邮费用不了多少钱,发E-MAIL更便宜)。无论如何,他总会说对一半。然后下一次,他又开始预测一场新的比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条“花边新闻”,读来饶有兴味。通过这篇报道,我们知道了:在美国电影界,他们不但每年评一次“奥斯卡”(评出最好的),也每年评一次“金酸莓”(评出最差的)。“金酸莓”奖在“奥斯卡”的前夜举行。报道称:这是和奥斯卡开的“小小玩笑”。  相似文献   

18.
飞花拾零     
邹韬奋和韬奋新闻奖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的笔名,是“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意.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毛薇薇  陆之瑞 《传媒》2015,(13):56-57
副语言从专业角度来说是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现代语言专家索绪尔(20世纪瑞士语言学专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后人称他是现代语言之父)把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归结为符号传播”,又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陈设布置、时空距离、运用调节等”.  相似文献   

20.
李向阳 《青年记者》2006,(11):30-30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