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中,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和教育部合格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从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建立企事业兼职教师队伍等方面来培养和造就双师型队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思想源远流长并不断传承。自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以来,实践育人在增强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职业教育实践育人仍存在育人主体单一化、育人环节薄弱、育人过程系统性规划缺乏等问题。基于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价值取向,应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育人两大内容为主体的“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以推进全面实践育人、增强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十分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能称得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非常小,许多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不高。旅游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一支合格的师强队伍的构建,又建立一只双师型为主的高职旅游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培养双师型高职旅游师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化、学术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矛盾,桎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关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关乎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但目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不足,职教能力整体上有待提高,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指导。加快提高“双师型”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打破当前职业教育矛盾局面的重要切入点,这就需要对青年教师“双师型”胜任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伦理思想相当丰富的著名思想家,“节用”是墨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当前实际,党中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发展。而在这方面,墨子“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事权规定下,高职教育在使用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基础上,必须推动适用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建设,这已被国家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型化的政策文件提供了合法性证明。党的百年职业教育发展史为教材建设增强了历史自信,时代的发展为教材建设提供了实现逻辑。通过“多样性”的建设目标、“多元合作”的建设队伍、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路径选择,共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型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型社会中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大有作为: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技能型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教育思想系统完整,特色鲜明:他以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作为教育目的,提出了全民教育、法治教育、以教行义、环境育人等先进的教育观念;他确定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科学知识、军事知识和逻辑知识。墨子被学界称作在我国率先实行职业教育的第一人。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借鉴墨子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正本清源,理清教育目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宗旨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借鉴墨子综合能力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观念;打造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编制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教材、教案,改善教育环境,尽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国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的研究,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引进方式单一、培养体系不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强化思想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招聘机制、强化校企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断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从国家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来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还不够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因此,应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等基本特征,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赋予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新的能力要求,即:强思政、懂专业、擅教学、会实操、能研究。建设一支师强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多维度发展,并总结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最后通过所提出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式,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团队,多维度积极探索“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法路径、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激发教师团队创造潜能,建设好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打造既能有思政育人本领,又能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实践团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工作建设质量,不断把“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助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高质量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在思想认识、统筹机制、制度体系、育人队伍、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系统的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融合三个课程体系,全面保障落实”的“一二三四大思政”育人体系,并以“两单一信”作为育人成效的最佳体现,从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治引领;构建联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完善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智慧思政”,坚持“双成育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践行“大思政”育人体系,助推学生走向成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积极响应“双高”院校建设号召,并结合“1+X”证书制度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因此,文章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化工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以优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学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是我国爱国华侨领袖,也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办学保障以及办学指导思想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在根据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总结办学经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顺应社会潮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墨子的社会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墨子的社会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建设思想;社会调控思想;协调社会关系思想;社会评价思想等。其社会思想有着丰厚的价值意蕴:拳拳真情的人民性;直面问题的现实性;重破轻立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潜移默化和全面贯穿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渗透到高职学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在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厘清“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分析和剖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