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数字技术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秉持“发展度”“协调度”和“永续度”三维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与公平并重的基本宗旨,着力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与安防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保教活动的科学化与个性化、“家-园-校-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毕生发展,并充分保障幼儿安全使用数字技术的合法权益。加强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存储、配置、应用、共享与管理,构建适宜于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资源环境,以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和稳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数字时代建筑学专业能力需求的新趋势,然后分析了以校企协同应对专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接着提出了基于“数字赋能教学”理念的建筑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及路径,最后论述了基于“数字赋能教学”理念的建筑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式交叠影响方能取得整体育人的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双减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得到广泛关注,协同目标逐渐回归育人,传统样态迫切需要更新,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样态。但是,家校社协同育人仍然存在协同目标不一致,协同主体缺失,协同资源分散且缺乏流动,协同过程低频率、单向度与缺深度等问题。数字化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通过促进深度互联、加强资源的明晰共享、形成协同治理的线上平台、推动泛在学习赋能协同育人。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需要明确各方职权范围,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搭建协同育人线上平台,提供相关培训和开展评估,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数字化转型,并关注协同过程中可能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数字时代的学校治理呼唤校长工作的变革与转型。为应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即智慧教育赋能铸魂育人,融合育人构建高水平的在线教学,协同育人构建高效率的家校社共同体。然而,当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面临信息化领导力意识不明晰、信息化管理设计能力发展不均衡、校长信息化素养尚不能支撑数字化教育治理要求等诸多现实困境。新时代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应做到提升校长自身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明晰以全面育人为理念的信息化领导力规划目标,提升以智能技术支撑的家校社协同信息化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彭娅 《江苏教育》2024,(10):16-19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以“数字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学习空间迭代搭建为基础,以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为关键,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为抓手,以“人工智能+”与育人方式深度融合为路径,形塑师生主动发展的“内驱引擎”,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中,促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幼儿园对家庭教育在线指导展开探索,产生了家园协同共育新模式,重构了幼儿、家长与教师的新型互动关系;幼儿园家庭教育在线指导赋能家长科学育儿,对增进亲子情感沟通、唤醒家庭育人功能、加强家园合作共育、回归幼儿生活教育、重构幼儿教育生态等具有重要价值。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家庭教育在线指导在理念上应重构以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中心的家园学习共同体,以幼儿园教师为桥梁和纽带,赋能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协同共育;路径上重视幼儿生活情境中的直接经验学习,促进家园线下与线上多种方式互联互通,共创家园协同共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系列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将校家社协同育人纳入政策法律体系推动研究走向规范化;社会转型快速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走向独立域;校家社协同育人新定位推动研究走向制度机制建设。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的未来走向:加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理论的研究;加强方向正确、运行高效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加强对AR赋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创新探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主要方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技术,集成、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技术加速数字资源建设、扩展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数字资源平台的项目化发展。面向校企双方的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化构架,不仅能够提升数字教学资源的关联性,还有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打破不同资源获取的屏障。打造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必须深入理解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强化优质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上,可以利用项目化构建思路,通过打造交互式、多课程协同等教学方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家庭、幼儿园及社区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各地幼儿园响应号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然而,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家园社协同育人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瓶颈。以协同育人为根本目标,鼓励建立“资源叠加区域互助”的家园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此模式着力于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时间,以幼儿教师、优秀家长和社区专业人士为主体成立志愿者团队,在社区内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活动。新模式顺应了家园社各主体的需要,使三方都能有效参与其中,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可持续性强,使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并且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帮助大家”的社区互助文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正在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发展进步的各领域全过程,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教育范式的发展趋势,更是增强精准化、实效性的有效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系统观念打造“数字思政”体系,全面提升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李洋  黄耀莹  崔蕾 《人民教育》2022,(20):40-42
<正>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十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园针对健康问题低龄化及学前教育长期存在家园社目标分歧及协同模式不健全等问题,以“协同保教健康发展”为顶层设计,构建起家园社协同保教机制和整体框架(如图1)。从当前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较多家长把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多数教师把健康等同于身心健康,对健康的片面理解和多方教育主体目标不一致给健康教育实施造成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数智技术驱动教育与信息不断进行深度交合,推进以数字化教育践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本文基于以产教适配服务发展大局、以教育系统改革为前提,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主观能动性,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化价值指征,对技术赋能进行理性透视分析,明确技术系统迭代促进产教适配、信息流创变推动教育系统变革、场景再造技术激发主观能动性的赋能过程,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以此为基础,通过加强数字建设支撑、释放数字育人红利、培育师生数字素养、构建开放办学格局,生成以数字化为内核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指向。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改革建设的历史见证与珍贵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内核和优质育人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赋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契合学生惯习养成需求、数字教育融合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意蕴。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红色资源数字化融入面临的教育空间局限、资源转化利用率低以及数字化育人模式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从多方协同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数字赋能立体化育人生态体系构建以及育人模式和评价机制创新三个方面破解困境,优化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教融汇是高职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校企合作科研实践、科研创新过程与人才培养环节融通、科研新成果不断丰富育人资源库、新科技(数字技术等)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师生科技素养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等协同赋能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数字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数字技术成为党创新执政的“利刃”。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意义在于增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抗变能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逻辑在于数字技术在批量化数据采集、协同化分析处理、可视化动态呈现和精准化研判追索等方面具备的优势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需求内在契合。数字技术有力地增强了意识形态风险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权,但数字技术在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壁垒、技术“负能”、技术伦理等现实问题与挑战,亟须通过强化软硬件技术支持、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建构全方位防控体系等手段予以逐个击破,进而全面激活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素质教育;发展以人为本、五育融合的素质教育;发展协同育人、贯通培养的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牵引、改革驱动的素质教育;发展数字赋能、包容共享的素质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为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传统幼儿园足球教育面临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师资配备缺乏专业性、保障条件配套不足等挑战。数字技术为幼儿足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幼儿园足球运动的数字化、创新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提供了可能性。为助推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建议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整合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科学幼儿足球运动体系;深化数字化教研,强化幼儿园足球师资保障;多元主体深度互联,推动数字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构建数字时代幼儿园足球运动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教育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大变革与重塑.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体育教学具有促进教育现代化、加速教学改革创新,转变教师教学模式、构建体育教育新模态,关注育人质量、提升学生主动健康能力的时代意义;呈现出数字化教育赋能多场景育人的深度、多维度评价的广度、高效能教学的效度和智慧型治理的温度四个维度的形态表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支持体系和学生数字教育交互等现实困境与挑战.为此,要从构建“学校为中心的多场域整合”发展模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强化支持体系建设、优化教学交互生态四个方面综合治理,促进数字化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纵深渗透和横向拓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