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战国思想家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子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代史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载:“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乡土教育资源是指个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古迹、自然景物、地名和历史沿革、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社会发展变迁及民间艺术、语言、风俗等,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福建莆仙乡土教育资源为载体,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国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家国情怀是人立身养德之本。在多元文化浸染、网络信息突飞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循序渐进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意识与浓厚的爱国之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廷义 《作文》2023,(19):32-36
<正>主题阐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许多小家组成大国,家与国自古相通。家国情怀,体现出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名人名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奉家国情怀。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及: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与乡土情怀、爱国主义、家国一体、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瑰宝关系密切,又是在传统文化瑰宝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中学历史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属于学生成长之路上必须的关键素质之一,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国不成家,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在历史教育资源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学科之一,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历史知识,发挥引领作用,给学生呈现真实完整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这样的历史课堂中的家国情怀是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传承。家国情怀包含了三个层面,分别是在生活中能够爱周边人,在心理上爱国家,在行为上爱国家,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词中咏得最多的意象是梅花、菊花,这最能体现她的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爱情词,表面上看写离愁别恨,其实寓意颇深也,兼具表达亡国之恨。以俗语入词,主要是为了唤起家国的悲情浓意。悲剧的诗情容易激起人们的思考与敬意,悲剧的诗情更容易持久,能获得悲同身受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9.
刘东伟 《华章》2007,(10):41-42
民乃国之本,民生问题是国家的基本政治问题.从政治的角度看,民生问题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社会,经济层面,应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行政观念,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重视基层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百年间,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秉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蕴含在家国情怀之中。从根本而言,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民族、家乡乃至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是一种大义之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老生常谈的任务。不仅是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师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科知识,提高学识能力,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才能担任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何根据新时代特点,抓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形式,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接班人"的家国情怀,使其不仅做到"外化于行",更要做到"内化于心"就成了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鸣 《读写月报》2022,(32):4-7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处世方式,是这个家庭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之根、文化之魂、兴旺之基、发展之脉。优良家风的形成和传承,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富强。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民谚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关乎国风,国风影响家风。“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只有私德严、家风正,才能政风清、政德廉。如果家风败坏,既毁掉自己、殃及家人,也极易污染社会风气。弘扬优良家风,传承文化魂魄,方可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正>关键词:家国情怀“春蚕不老,夕阳正红”,银发知播退而不休;“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钱七虎院士献身科研;“山花烂漫,歌起太行”,邓小岚以音乐为山娃造梦……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风雨而依然生生不息,勃勃兴旺,是因为中华儿女心头怀揣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之奋斗,为之砥砺。复兴之梦在前,吾辈当自强不息。深情地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终生追求,诚为人生最高级的浪漫。  相似文献   

13.
蔡志良 《中国德育》2023,(22):52-57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家教是家国情怀的基础。优良家风主要包括尚品崇德、自律慎独的修身之风,孝悌为本、言传身教的齐家之风,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风,清正廉洁、精忠报国的理政之风等。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家国情怀的主体意识、立体式的感恩之心、现代型的公共精神、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基于此,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涵育崇高家国情怀,应该重申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认同;重塑大家庭观和成员关系纽带,增进血缘认同;连接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的情感纽带,增强情感认同;统合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认同。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他把孝悌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友为家庭之祥瑞";身可在外,孝思常存;兄弟之际,惟爱以德,在扬弃传统孝道的同时终身实践之,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孝思。针对现代家庭伦理重心下移、"倒孝"现象严重的实际现状,曾国藩的孝悌伦理无疑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刘辉 《考试周刊》2022,(47):149-152
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凝聚着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精神力量。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的认同感,也是对国家的归属感。天下之本在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教学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根本要求,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陕西高中历史教材中包括了丰富的家国情怀要素,教师应该善用、巧用、活用这些有效的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衔接多样化的活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推进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将爱国、爱民之心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意识。文章则首先分析了家国情怀的相关概述,然后提出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旨在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家国情怀的认识,可能大部分学生,甚至老师对这一素养的理解也不是很明确。"家国情怀"事实上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对待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大爱情怀,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第一利益,舍小家为大家,遵从集体利益。是一种对自己国家产生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国家建设奋斗不息,为民族崛起而不断努力。初中语文教育能够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爱国、爱人民、爱党的思想观念。本文就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富赋》一文有以下句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课本注:“人,民。唐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阅读细心的同学提问道:文中  相似文献   

18.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呈五年(1027年)进土,曾任知州、转运使、监察御史、知谏院、三司产部副使,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有《包孝肃奏议》十卷传世。从其一生任职看,是一位屡司监察之责,又屡充财政之职的大臣。就他的财政思想来说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的“宽民利国”思想则是他财政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一、宽民他物,养民固本。宏仁宗时期社会危机和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包拯及时向仁宗提出了不少“宽民利国”的建议。他说:“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o…  相似文献   

19.
<正>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实体"和"前沿",应该全面地、全程地、全体地落实这个根本任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选择了其中一个重要切入点,即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家国情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123岁的芦台一小可以说是因家国情怀而生、而兴,师生一直以家国情怀为精神、为使命。一、教育救国——从"造福桑梓"的实践到"造福  相似文献   

20.
“重视家庭建设”这一开新局于伟大新时代的实践艺术,对妇联组织工作而言,不只看其是否营造了多姿多彩的活动形态,重要的是,能疏明每个家庭的生活哲学,铸就福善之家向上向善的常道规则。既能通过礼门义路的建设提点子孙的家国情怀,又能通过陶钧文明家国建功的行动,为国家现代家庭治理体系建设补齐短板,为父亲文化、母亲文化的能力建设开新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