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风、家教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家庭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将家风、家教渗透到初中德育工作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天下思想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科学地阐释了“家”“国”“天下”的辩证统一关系,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家”“国”“天下”既具有各自的价值蕴含,又兼具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框架。在价值蕴含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家”的价值蕴含;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形成“国”的价值蕴含;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丰富“天下”的价值蕴含。在实践推进维度,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进“家”的建设;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推进“国”的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天下”的传播。家国天下思想是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踏上新征程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3.
王诚俊 《江苏教育》2022,(95):66-69
<正>一、教育背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彰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由“小家”到“大家”,家风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抓手。我所带班级属于学校国际部,学生高中毕业后会一般都会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三位一体”教育链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优化家教环境,树立良好家风已刻不容缓。所谓家教,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意无意地对子女所进行的道德品质规范教育和文化学习的督促熏陶。家教具有早期性、长期性、针对性、灵活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家教通常可通过家风来体现。家风,俗称门风。它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风俗、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之道的总和。良好的家  相似文献   

5.
注重家风建设,是当今我国家庭家教建设的核心,也是精神建设的难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建设是首要问题.注重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和社风建设的基础.李大钊的"道德四问"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有利于解决新时代家文化建设的新问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视,预示着新征程将谱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篇章。新时代家庭观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在内涵上从“如何看待家庭”“建设什么样的家庭”以及“怎样建设家庭”三个视角体现为家国统一的“家庭地位观”、积极和谐的“家庭价值观”以及平等协作的“家庭建设观”,这一内涵也彰显着新时代家庭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五个鲜明特征。在践行新时代家庭观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宏观布局与微观设计相结合、政策引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道德规范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家庭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妇联牵头与协调推进相结合,其中包含的科学方法论意蕴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科学、明确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7.
蒙曼 《中华家教》2021,(2):49-59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家庭价值的特性,也因此形成了悠久的家教传统和优良的家风,传承有序的家教、家风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社会观念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重视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筑牢德育本色、重塑健康家庭等方式弘扬悠久的家教传统,探索出一种既关照文化传...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组织的维持、个体的工作生活状态、精神风貌、道德素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道德包括家庭伦理的建设,在担任党总书记后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要注重家庭建设,通过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全社会伦理道德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思想,结合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从中窥探建设中国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途径,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之一。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是家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体现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的做人风范,为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优良家风的必然遵循。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依托建设家风,以红色家风为标杆建设家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建设家风,以领导干部为着力群体建设家风。其重要论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领党风、社风形成新气象,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貌,以隐性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从自身家庭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家族和睦;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有利于治国安邦。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正在日益消减,被人们漠视,分析当代中国家风之忧患,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家风意识和理念,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形成于长期伟大实践,并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包含着信仰坚定、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爱党爱国、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政治品格,勤俭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等丰厚内涵。新形势下,不难发现某些领导干部存在信仰缺失、迷失初心,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家教不严、大行特权等种种现象,这与家风不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因此,必须通过传承和发扬红色家风,不断促进领导干部坚定信仰、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其成为助推反腐败斗争、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强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而高校是塑造国民精神与道德人格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客家优良家风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风家教具有的涵养作用,为个人精神成长提供清澈源头,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范本,也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但是,目前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课题组在脱贫地区开展的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状况调查,聚焦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经济、社会、家庭和社会支持方面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媒体,都在开始升温关注家风家教问题,"幸福"、"梦想"、"家风"、"成长"成了时下的关键词,更多思考的,也许应该是这样的问题:怎样把传统的家风、家教、家文化建设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家与国,家与社会,到底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家风之正,推动党风、政风和民风之正?我们的企业、学校、社区……是否可以从"家风"、"家文化"为切入点,引领企业职工、城乡市民百姓、大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在追寻"中国梦-我的梦"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与祖国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本期推出的人物,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他不在教育界工作,却讲了近四十年课。他从"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出发,把"家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放大"到学校、企业和社会,政府机关干部,在读懂人生"四部书"中,实现人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普通的人生放出智慧的光彩来。他用一生的奋斗传播着先进文化,诠释着生命意义,被誉为平民教育专家。在他过去的四十年中,所倡导的"家道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家风、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家训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来源或基础看,习近平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和创造发展,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内外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看,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理念,深刻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生价值论和人民群众观。全面探析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就是要深入挖掘其核心意蕴和当代价值,以此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讲好中国家风故事,有助于弘扬优良家风、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以家文化为切入点探源和理解中国文明,以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为重要基点推进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包括中国传统家风故事、红色家风故事、新时代家风故事等在内的丰富资源,坚持以真切的事实说服人、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透彻的道理影响人,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优良家风支撑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好地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宋代有三苏,三苏之前有三曹(魏,曹操、曹丕、曹植),三苏之后有三袁(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都是一家有三个优秀文学家。这是我国星汉灿烂的文学历史上的佳话。苏家文事更盛,如果加上苏东坡的儿子苏迈和苏过,便是五苏了。三苏之名,始见于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在这本书的卷四《才识》中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三苏在诗、  相似文献   

18.
<正>开场白:同学们,我们已学过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傅雷的《傅雷家书(节选)》,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孩子那种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充满父爱的期待。家书、家训、家规是我国家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从古到今,我们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沃土,而家教家风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为了让家教家风促进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特举行“沐浴家教春风助力阳光成长”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汲取中华传统优秀家教文化精髓,齐心协力全面升级家庭教育水平,2021年1月9日上午,在寒假来临之际,响应全国妇联"把爱带回家"2021寒假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的号召,庐阳区海棠街道妇联依托"情系家国?筑爱心间"爱家讲堂开展"爱流动心安家——把爱...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们逐渐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家风家教成了维系这种组织形式的突出文化现象。提及家风家教,古今中外,“父亲”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形象,“父亲”往往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权威,他们的言传与身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启蒙期人格的形成。不管是《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还是《论语》中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