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我国加快了人工智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推向新的高度。智能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新诉求。重复性、低附加值的体力劳动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存在较大难度,创造性、高附加值的创新劳动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具有孕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智能文化、重新塑造教师角色、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本质力量等三方面的潜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三重境界:人工智能辅助教师、人工智能作为教师、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型教师。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培训、赋能教师智能评价、赋能减负增效和赋能人机共教共育等五大应用场域。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赋能教育发展,助力教学、管理和学习创新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劣势和局限性也不能规避。教育部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有必要运用PEST、SWOT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EST-SWOT复合分析矩阵,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厘清试点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促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此政策的引领下,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开发了基于App Inventor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智能移动应用开发。以“文字识别”一课为例,阐述基于App Inventor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为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不断深度融合正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场域,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新的时代境遇,形成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理念”“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体系,从而激发教师精神塑造、助推教师知识增长、驱动教师能力提升,促成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重构。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人机协同所带来的“唯主导论”和“唯技术论”的教师专业理念“异化”、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引发的教师知识体系不断“深化”以及人工智能“简化”教师综合能力的多维挑战。因此,教师可从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注重自我成长,提高智能核心素养、坚守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等方面达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梳理了国内教师培训在内容与方式、体系与模式以及培训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的政策设计和基础建设的研究;二是加强智能时代精准培训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三是加强智能研修解决课堂教学瓶颈问题的研究;四是加强提升乡村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柱  马燕 《宁夏教育》2020,(4):25-27
银川市西夏区作为宁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试点工作的试验区,为西夏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更为西夏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西夏区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教师专业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热点持续被人们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如何应变?本文尝试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智能分类垃圾桶”一课为抓手,巧借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索人工智能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战略,研究针对“传统教研模式失效、供给失衡、帮扶失准”难题,以实现教师队伍“集群化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基于“基础调研—理论建构—模式梳理—实证应用—迭代推广”路线,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研“3融1主N创”新形态模型、教师集群式高质量发展的双协同机制、面向教师信息化教研综合素养的精准帮扶策略,并结合“五化”实践策略,形成了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了教师队伍的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借助“大学科中心”建设助推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转型,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撑。首先,以学科为内核组建“大学科中心”,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内的教师实践研训体系;其次,研制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教学实践转型行动指南》,统领“大学科中心”各项建设;再次,建设区域教师教学实践研修课程体系,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转型提供操作支架;最后,完善平台建设和资源保障,强化“大学科中心”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学科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以“教学+智能”项目为工作抓手,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各学科组围绕学科育人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寻找解决策略,自主申报“教学+智能”项目,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文章围绕学科需求促进项目诞生、技术赋能助推项目发展、行动化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项目化管理提高项目运行成效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智能”项目解决学科育人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形成跨学科的信息化研究团队,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助推学科组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教学智能诊断助力教学改革、整合智能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容供给、建立一体化核心智能课程体系、智能精准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等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出台,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培养“双师双能”教师成为中职学校新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中职学校要重新审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以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内容、形式等层面给予转变,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架构,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更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然而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正是解决教学与研究脱节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在职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反思性研究”、“深入企业”、“工学互动”等具体的行动研究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定向造就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优化培养全程,构建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重视过程管理,铸就教师培养过程精品服务,以深化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改革,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成为振兴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发展和培养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包括AI教育意识、AI教育知识、AI教学能力与AI教育规范4个维度,其相较于原来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两者既能建立起彼此“桥接”的框架,也能实现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超越,如扩大“意识”的对象与目标,扩展“知识”的结构与范围,提高“能力”的水平、范围及核心要求,提升“规范”的品质与层次要求,以及增益智能素养的知能情感。依据该“桥接”框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发展大致需要经历智能知识与技能形成、智能技术运用、规范与意识、智能素养形成4个阶段。为了保障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培养的落实,既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智能教育配套政策以鼓励和引领乡村教师积极开展智能教学实践,也需要学校提供共性标配和特色选配的基础条件以及针对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实践指南等实践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6.
蒲崇敬 《科教导刊》2023,(30):92-94
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正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化意识薄弱、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和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文章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助推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强化师德修养。组织全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要求内化为行动。倡导敬业爱岗精神,塑造师表形象,重点抓好教师的“四心一德”即政治进取心、事业责任心、育人挚爱心、工作自信心和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也曾指出“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面对紧迫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我校自2002年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制定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在几年时间里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不断探索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以培养“贤达教师”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校本化实践目标,从课程、平台、机制等具体行动路径,打造一支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立己达人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