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结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近年来开设机器学习本科生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机器学习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以一批青年国家级人才为骨干师资,依托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将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深化扩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机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机器学习英文课程教学探索、人工智能综合创新实训建设、人工智能A类会议学术创新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进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还有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目前,如何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还处于探究阶段,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应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智能餐车》一课为例,尝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以期为广大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多种“技术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叙事方法上实现多维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绘就出新的图景。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中的角色作用,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融合创新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主张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教师教学手段、完善育人机制。然而,当前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仍处于简单耦合阶段,在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缺陷、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等层面的问题。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变革教学理念为先导、研发教学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深化普及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不完备、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缺少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交流平台、人工智能教育水平校际差距大等问题出发,提出了融合式发展、技术赋能教学、项目化学习引领、创新机制保障的“四驱融合”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模式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本科开设人工智能公共课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各科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技术,从而具备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应用创新的能力。传统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因此,积极开展本科人工智能公共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和人工智能公共课在开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从课程内容设计、案例教学和实施细节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与STEAM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科与教学支架之一,在中小学校实施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建设投入不足,实施模式单调,形式大于内容、各学段缺乏有机衔接等问题.本文从构建学段贯通培养模式的视角,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特点与STEAM教育规律,结合中小学创新教育实施现状,浅谈市域中小学创新教育在学段贯通、阶梯式课程、项目式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适应评价、语音语义识别、课堂辅助技术等,彻底重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职能。人工智能技术和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优化教学实践相关环节,改善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因此,国内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融入人工智能元素,以实现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不是会不会取代,而是会取代多少法律工作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科人才”的新命题。通过对法科生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和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更多的是富有个性与经验、创新与交叉复合型的高端人才。为此,可从改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体系、辅以高科技教学手段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之更多价值判断、更多创新应用和更多跨界统合能力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改革人才培养理念的宏观层面,创新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的中观层面以及革新课程体系的微观层面详细规划法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南京邮电大学新一代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为出发点,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具体指引,本着教书育人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总结了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育中高年级本科生人工智能知识和科研素养的探索体会与实践做法,以为南京邮电大学全面展开本科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及时必要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2.
成霞 《中学科技》2023,(23):6-8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教育领域正在经历变革。如何在人工智能视域下进行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与内容亟须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为切合未来发展的学习体验。本文拟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持续、全面、系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热情被激发,个性化学习与评测路径得以搭建。外语教育应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制定行动逻辑,加快人机协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伍澄 《现代英语》2023,(23):120-123
文章以《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思政类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首先,分析了国内相关研究动向与局限,提出在汉英翻译教程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探索的目的和意义。其次,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汉英翻译教学的主要面向及其主要方法,包括AI技术在教学呈现中的应用、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角色的革新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等。最后,文章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汉英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与翻译教学的融合、创新和协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的浪潮已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各行各业。各大企业纷纷释放人工智能相关功能的岗位需求,倒逼遥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因此,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需要培养体系从深层次推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思考如何完善融合人工智能知识的遥感类研究生课程教学各重要环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势头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针对人工智能与高职教学融合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以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PST框架理论为基础,对“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内涵与模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影响“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教学法、学习空间、支撑技术三个维度及其11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该研究丰富了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育的理论视角,为多维度的创新式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数字化、智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小学信息科学课程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为国家数字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具体举措。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产品的发展理念和特点,并通过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的教学实践介绍了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在该校的实施路径及教学融合方向,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开设和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传统实验室现状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数据智能化实验室云平台的建设架构。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虚拟桌面建设,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教学专业资源融合,实现大数据智能一体化实验室云平台的建设,提供集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等服务,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教学、智能管理、智能评估等,对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要求高校教师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能力构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正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关注课堂教学向关注学校教育全过程转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认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上海海洋大学人工智能鱼教学团队结合一流学科和海洋优势学科资源,以"人工智能鱼"的教学、大赛、科创和科研为抓手,设计多学科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开展鱼类仿真和研制、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进而推动多学科的交融发展,着力培养海洋特色信息类创新实践人才。经过6年实践,在教改项目、大赛获奖、创新实践和本研一体化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