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郭永怀先生(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PLK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  相似文献   

2.
易南英 《金秋科苑》2010,(15):36-43
提及中国“三钱”,无不令人肃然起教,他们为祖国乃至人类作出了贡献,若以年龄排序,前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后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居中者系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为确定中国力学的发展方向和力学人才的培养,他与周培源、钱学森及郭永怀一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技规划”的主要执笔者之一,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的创办者;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力学学会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于195 7年2月。中国力学学会团结中国力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繁荣,普及力学知识,开展力学教育,发现优秀力学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 0 0 1和2 0 0 3年我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学会  相似文献   

4.
杨亚政 《学会》2005,(3):44-45,50
中国力学学会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于1957年2月。中国力学学会团结中国力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在促进学科繁荣,普及力学知识,开展力学教育,发现优秀力学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001和2003年我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学会,2004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是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分支学科的综合研究所,建于1956年。第一任所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前后担任副所长的科学家有钱伟长、郭永怀、吴仲华、郑哲敏、林同骥、谈镐生等。现任所长郑哲敏。建所卅年来,先后有2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在这里工作。在他们的引导下,尤其在长期主持力学所工作的钱学森、郭永怀两位所长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工作既放眼世界力学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50年来,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一大批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逐步取得较大发展,目前,学会已拥有23个专业委员会、6个工作委员会;主办16个学术期刊,拥有22000余名会员:每年组织20-40个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学会秘书处(包括4个期刊编辑部)现有工作人员14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2,(8):38-39
<正>中国力学学会是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于1957年成立的全国学会,一直致力于我国力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近年来,力学会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政府和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国内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正在向国际一流的科技社团迈进。一、在服务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力学是联系工程和科学的桥梁,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技术的发展中,既有大量学科前沿的力学问题亟待解决,又需要应用力学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0日那天,“国家命运”摄制组正在中科院力学所主楼的301会议室进行现场拍摄,他们特别邀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做现场采访,请她介绍郭先生在科技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拍摄完毕.李先生还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我(李和娣,编者注)与她同坐在一张沙发上,请她讲讲当年力学所的首任所长钱学森与郭永怀的故事,李先生向我娓娓道来那64年前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11,(11):24-26
中国力学学会足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倡导和组织下,于1957年成立的全国性力学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学会现有2万余名会员,31个分支机构,主办和协办17份学术期刊。2009年5月,学会积极参与为期3年的“中国科协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全面推动办事机构的职业化改革,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年轻化的团队,学会能力建设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中国力学学会荣获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11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郭永怀是位国内鲜知,确又国际闻名的科学家。国内鲜知,是他回国内后,即从事国家核心机密级的科学研究;且又英年早逝。国际闻名,不仅因钱学森与他一起留美读博士时是同门师兄;更由于,他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时,在应用数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PLK(彭加勒  相似文献   

11.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4):F0002-F0002,F0003
一、概况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为本的国家级力学综合研究基地。力学所长期秉承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的办所思想。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郑哲敏、薛明伦、洪友士,现由常务副所长樊菁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忆与郭永怀、李佩夫妇交往的往事,介绍郭永怀生前的情况,以及郭永怀去世以后李佩在主持英语教学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钟荷 《科协论坛》2013,(4):26+2-28
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还是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2013年1月18日,这位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上致辞时语重心长地讲:新时代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一定把继承与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关于继承。我想跟大家说一个比我更老的一代海归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批学有成就的留美学生决定回新中国效力,他们中有一位叫郭永怀,他回国后,和钱学森共同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不久奉调核武器研究院,负责原子弹和氢弹的力学问题研究,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1968年从实验基地回京,专机在降落时起火,飞机上的人全部遇难。在处理现场时,大…  相似文献   

15.
<正>李佩先生2017年1月走完了她漫长而又曲折的人生道路。她的辞世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内外、乃至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都为这位世纪老人的逝世感到难过和惋惜。她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她组织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备极哀荣。李佩先生是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我大约在1959年就认识了李佩先生,但当时的交往很少。1979年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10):F0003-F0003
中国力学学会是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于1957年成立的全国学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40余个,个人会员2万余人。通过设立23个专业委员会、6个工作委员会和2个工作组,协调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年均举办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主办核心学术期刊18种(其中有6个被EI检索,4个被SCI检索),  相似文献   

17.
办学的远景     
冯元桢 《学会》2002,(3):27-28
中国科学院的力学所,30年前,由力学泰斗钱学森领导,由应用数学前锋钱伟长、郭永怀辅佐,组合许多才华横溢的同志们而诞生,呱呱坠地,就受到全世界的注意.30年来,成绩卓著,创造了许多重要贡献.他们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在风雨旱涝中,仍能出新苗,开奇花,结硕果.这些硕果包括湍流理论,自动控制,断裂力学,爆炸力学,空气动力学,薄壳结构、热力学、热机学、燃烧,等等.它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湍流理论是高速流体力学的主题.自动控制是近代高技术的基础.断裂力学论述机械破损的原因和加固的办法,爆炸力学可应用于开山,筑路,造机器.  相似文献   

18.
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他是为了真理而不屈不挠的战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mperature Gas Dynamics,LHD)以空天科技发展为主要应用背景,致力于高温气体动力学的基础问题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钱学森和郭永怀先生建立的力学所气动科研力量和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作为实验室前身的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1994年,在俞鸿儒院士的指导下,坚持工程科学理念,以创新求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装备配套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研究基地,并于2011年迈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相似文献   

20.
程耿东,1941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力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先后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