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膳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隐药于食”,既是美食又是中药,故具有药食同源、四性五味、三因制宜、呈现多样等中医药特点.中医药膳文化对外传播虽有着历史悠久、顺应时代需求、更易接纳等优势,但存在文化差异大,认可度不高,传播力度不大等问题,需要借力教学、科研、现代信息技术,以“中医药膳+”的形式,官民合力,顶层设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中医药膳文化的对外传播,让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进而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功能性食品》课程在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但目前《功能性食品》教学中中医药理论提及较少,与我国数千年来中医药文化、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与中医药密不可分的现状不一致,故将中医药相关理论融入《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突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融入体质学说,建立药膳保健食品研发思路,初步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  相似文献   

3.
客家地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而且有非常丰富的药草、药膳资源,千百年来,客家人一直注重"寓医于食",在传统"辩证论治"和养生理论指导下,将客家地区常见中草药及"药食同源"食物相配伍,制成色、香、味、形、养俱佳的传统客家菜肴,在大饱口福之际,又可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珍贵的客家养生理念犹如"遗珠"一般散落民间,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性专门研究,以推广弘扬客家养生药文化精髓.简要概要了客家养生药膳理论及衍变历史,并重点就客家民间数例常见疾病预防调理药膳方,从药膳药食性味、功能、客家特点等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何为 《老年教育》2006,(4):60-60
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制地快速增殖是癌的一大特点,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必然耗费人体内的大量能量。癌症病人在进行化疗或放疗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很常见,这就使家属十分为难。这时不妨选用药膳。“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药膳取药物之性味,用食物之品实,食借药之势,药助食之力,共达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对保证癌症病人的营养供应、改善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是从产业目的出发,以旅游生产力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整合产业。开发地区旅游产业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本文以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探讨了黄冈市旅游产业的旅游形象、客源市场、消费档次、引资方向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的系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圣兰惠康”牌食品一一是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原料配伍而成。每一种植物既是食品又是中药,因此,称它为药食同源。无毒副作用,但却能保护人类的健康,关键在于成分的配伍。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191-192
浙贝母是浙江省的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良好,但是在生产种植、加工方法、销售对象、文化传承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可通过科学规划、适度发展,规范市场管理秩序、提高从业者水平,多渠道做好品牌传播、做优品牌形象,注重拓宽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强化科技兴药、夯实产业基础,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形成大健康产业等多种措施促进浙江省浙贝母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膳食为养命之宝,药膳则为宝中之宝,是炎黄文化流传至今的珍品,在我国,自古医食同源,药膳同功。什么是药膳呢?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成的既具有营养作用。又有防病治病,健体防衰美容作用的美味可口的佳肴,其品种繁多,常见的除药粥外。包括糕、面、蒸菜、膏、炒菜,羹、点心、茶、酒等。·药糕:如用米粉、麦粉、豆粉等加伏苓、山药、芡实,莲米等中药做成块状食品,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松软可口,易于消化,很适合孩子口味。·汤膳:用药物与食物炖煮而制成的汤。象《金匮》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千金方》中的阿菜汤(草果、良姜、羊肉)都是有名的补中益气汤膳。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以下简称“两创”方针)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塑造一批更具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品牌已成为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完整的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师梦雅  杨子萱  张素  丁旭  王鹏 《教师》2023,(10):123-125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高校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现状,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现状和认同程度,从而探究培养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医药文化认知、认同程度两个维度与主动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黄冈,对全国而言,出现"鄂东四大名医"独特文化现象是有着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资源的。在建制1670余年的鄂东黄冈行政区域内,近千年来涌现出了北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万密斋,清末医学家杨际泰等享誉中外的医学名人。然而,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恰恰黄冈中医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面对其他日益崛起的中医药产业城市,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自己祖宗遗传下来的独特人文资源和可利用与开发的绿色产业资源是今天黄冈人的责任。黄冈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大做强这个绿色产业经济,从而带动整个黄冈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冈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整合推广策略。黄冈市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有着多种类、多样化的非遗文化资源,但存在着推广方式单一、视觉信息不统一、传承与发展力度较弱、市场衔接度低等保护与传承问题,通过对文创产品不同设计载体的分析,提出黄冈市非遗文化整合建设构想,利用黄冈非遗文化整合设计与制作文创产品,实现黄冈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中医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传授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承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用中医药文化不断培育人、滋养人、改造人。  相似文献   

15.
新兴产业之医药健康产业是一个以大健康观念为依托,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体系。医药健康产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外部性。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群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很大启示。国际上医药健康产业群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营养保健业、新型健康产业、中医药产业、老年健康产业。给出了海南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要从:生物医药领域、医疗旅游、生态、休闲、健康旅游、中医药保健、保健品领域、老年健康产业领域方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药膳作为中医药优秀文化的代表,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悠久,堪称国粹。该文以湖湘药膳文化为例,深层解读药膳文化海外传播意义,分层剖析药膳文化海外传播困境,逐层阐述药膳文化海外推广策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妙妙 《家长》2009,(11):47-47
深秋,千姿百态傲霜怒放的菊花,具有酿酒、泡茶、制食、入药等药食同源的功能。下面介绍菊花养生的十大方法。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6-20
闽西客家传承正统中原文明的文化特质,其"粗粮细做、荤素调和"的饮食结构和"顺应四时"的饮食原则,恰恰体现"性味相和、药膳兼济、寓医于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相调、四时食养、均衡饮食等"中和"思想,智慧地实现了维系生命、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人才,其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影响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本文基于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饮食不平衡状况论述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从饮食健康基础、构建平衡膳食宝塔、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走进饮食四大板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  相似文献   

20.
李畅 《现代英语》2023,(21):108-111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受到关注。英语翻译专业在此背景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既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又要应对专业知识局限、语言表达难度、文化差异等挑战。文章从英语翻译在中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英语翻译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及英语翻译专业在中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英语翻译专业在中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