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区域,打开空间视角;多元对比,认识时间维度;分析案例,树立变化意识;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人地协调观作为中学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含“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三个要素。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需要经过“感知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地协调观”“运用人地协调观”的循环进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及对自然条件和规律的利用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三个要素。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中学地理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包括长时间尺度下对人地协调观的感知、完整情境下对人地协调观要素的整体理解、真实任务下对人地协调观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人地协调观的重要地位得到凸显.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人地协调观教育的意义,提升在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教育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成为拥有人地协调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便于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措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着重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劣情况下,人地协调观念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将其较好地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正定中学师生为对象开展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存在教师未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呈现人地协调观、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一般等问题。基于调查及访谈,提出了把握方向、扩展资源、丰富方法、重视实践和灵活评价等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注意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与自然为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形成人地协调观。此外,还需要通过这一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学地明理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有效提升其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人类和地理环境在协调发展方面的观念和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可为地理课程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提供重要情境载体。文章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教学情境载体,探讨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路径:充分挖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利用遗产的完整情境,让学生整体、系统地理解人地协调观内涵;从遗产的时间维度,让学生真切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界定测评内容、确定情境类型、划分评价等级是测评人地协调观需要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厘清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界定其测评内容为:学生在面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程度" "相互影响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时"的态度和观念。依据人地协调观的学理属性和应用领域,确定其测评情境包括"生活活动情境" "生产活动情境"以及"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案例情境"。依据学生对人地关系知识的认知水平,将"人地协调观"划分为"接受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地协调观"以及"运用人地协调观"三个学习等级。  相似文献   

13.
人地协调观是素质教育环境下衍生出来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将其有效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促进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取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能更好地结合生活环境去学习理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人地协调观更多地存在于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知识内容中,因此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教育契机,开辟有效的教学途径,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与发展.在进行知识...  相似文献   

15.
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秉承的正确价值观,是地理课标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了解人的人地协调观水平在社会层面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在基础教育层面有利于教学策略的提出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开展。本文借鉴内涵相近的环境意识、环境关心等量表,开发人地协调观量表,并利用同质性检验、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量表的检验和修订,最终得到由地对人的客观影响性观念、人对地的主观能动性观念和人与地的整体协调性观念等3个维度20个测量项目的量表。基于201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对量表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具有基本合格的信度和效度,暂且可用于测量人的人地协调观水平,但后续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主要提出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地协调观。因此,将其与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应该怎么样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呢?本文从设计问题、发展途径、实际案例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首先需要探明学生对人地观念的态度倾向,为此编制人地观念量表,选取500名高中学生施测,应用Rasch模型分析测后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对3种人地观念的认同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对人地协调论持非常同意的态度,对征服自然论持不同意的态度,对环境决定论总体持同意的态度,学生对征服自然论的认同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完善测评量表以及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主要提出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地协调观。因此,将其与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应该怎样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呢?本文从设计问题、发展途径、实际案例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秦戈 《学周刊C版》2023,(21):154-156
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是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集中概述和阐释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在做好分析和总结工作的基础上,从挖掘教材资源、联系现实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和开展多元活动等多个角度,构建“培养人地协调观”—“形成人地协调观”—“发展人地协调观”—“增强人地协调观”的递阶式教学模式,以此强化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