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统筹管理。拔尖人才培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人的发展。研究基于有效人才发展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拔尖计划1.0”入选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政策的内容特征和现实缺憾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征是:目标设置相对全面,但机制与任务侧重知识智能和工具实践等应激型发展主导维度。其缺憾是:发展维度失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方式偏倚,应激型发展占主导地位;逻辑体系脱节,“目标-机制-任务”关联不强。同时,研究认为,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和对学生的基本假设中存在的理解偏差是上述特征的可能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许多学校正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优秀的师资团队,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开展学科教育实践、小初高大培养一体化等途径探索出适合培养中学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华中师大一附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会科学的乐趣,勇攀科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探讨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的选聘、学生的选拔和不断线多维度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至中小学阶段实施是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经历了从课程教学的单一变革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系统改革,其中的核心是指定超级科学高中,以及推进高中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合作与有效衔接。该政策在目标设计与具体实施中面临四重困境:其一,受政治经济等外部要素的过度影响,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得政策方向多元并不断偏离初始目标;其二,急于追求有限时效内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断调整政策方案,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三,为获取政府资源的持续投入,高中和大学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显性成效,致使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与政策初衷产生明显偏差;其四,政策评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资源投入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发展变化的考核。这导致日本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5.
理工实验班作为一种培养理工拔尖人才的特殊形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仍要不断对其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实验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也要通过跨学科交叉培养等途径,加强理工学生的人文素养;设置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并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切实培养理工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就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途径及标准,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条件及平台建设、实施路径与培养目标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突出本科人才“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前期化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双轨协同推进学院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的探索,秉承“小规模、高规格、拔尖教育”的培养理念,构建化学专业“厚基础、精专业、重创新”和其他专业“一体化、创新型、个性化”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实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学生的各类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声誉得到认可,为同类兄弟院校的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最大方差解释变量,也成了国家竞争力(包括制度优势)比拼的重要着力点和指标。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局部的、技术性的事情,而是一场涉及理念、制度、方法、技术、资源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警惕“形式训练”老路,不能将拔尖创新能力的识别、筛选和训练作为重点。其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不是筛选出一小部分学生予以单独培养,而是应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改变整体教育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冒出来”的多样化评价制度。最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先任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研究生阶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进而带动整个人才培养链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进程呼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响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实施精英计划,从目标、课程、师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特色构建;努力实践探索,从变革课堂、“VR+”课堂、自主课堂、行走课堂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实践;聘任本校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行业精英、校内外“小老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师资建设;评价跟进,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促进机制;交流合作,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衔接贯通。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教育部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校目前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在不断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文章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并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最后针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今后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之问"掀起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热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搭建起文化平台、资源信息平台、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创业平台,形成平台系统,注重营造成才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应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要求,在教学和科研的指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高校自身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各项保障工作,完善学生创新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15.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一批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一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我国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总结了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1所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措施,进而挖掘出些许启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德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化培养,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完善教学奖励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覆盖农科核心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培养平台,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一批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特色鲜明,在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国内高校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在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也相对较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改革育人制度和完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经济社会建设面临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优秀拔尖人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有责任参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目标,提出了在合理选拔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融合培养平台,构建教育新模式,营造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氛围等措施,以期建立起有效的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内容涉及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培养理念、选拔和管理、成长规律、培养机制等,但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德育不足"和"艺术教育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