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之后,评价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临着可不可评、评什么和怎么评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与学校正在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也引起了讨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概念、内容和目的上存在异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了启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要明确评价的价值追求,落脚于学生的实际获得;在评价的主体上,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形成评价育人合力;在评价的方式上,以理清思维方式为起点,以科学的证据为依据,以学校的课程和教学为载体。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政教育给予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爱国情怀。近年来,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强调高校美育的特殊重要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要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思政教育强调思维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美育是感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数学文化是提升人类精神和品格的宝贵财富,数学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思维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高职学生数学文化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内涵认识不清;教育价值目标不明;课堂文化渗透不够;育人渠道缺失。对此,提出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挖掘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育人价值目标;以数学文化浸润课堂,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拓宽数学文化育人渠道,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愈发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素养,以实现新课标学科育人的目的.文章简述了STEM教育的内涵与初中数学融入STEM教育的内在价值,深入探究了基于STE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化路径,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初中教学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专注戏剧艺术教育,深挖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着力打造"全息剧场",构建全方位戏剧艺术育人空间,深化戏剧艺术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梳理打造学校课程总图谱——个性化3D课程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构,以凸显戏剧艺术教育的价值,形成以学科融合、经历体验、资源拓展为特色的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钱军 《江苏教育》2022,(83):61-63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以职业启蒙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依托“职业启蒙:指向活动育人的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构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研发水平,对初中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建芳 《时代教育》2010,(9):177-177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思想变化的活跃期,高中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这个核心,密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目标,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学校以“创新素养培育”为目标,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构建了跨学科项目式“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一体”是以育人为主体,指向创新素养培育。“两翼”是以学校特色教育为一翼,构建海洋特色课程体系,实施“特色课程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国家课程教学为一翼,基于国家课程开发学科融合课程,实施“国家课程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满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通过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开发特色主题课程和优化项目探究活动等具体途径的实施,在实现学生“理论思维”到“实践思维”的转变、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学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育人”的特殊价值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英语学科教学,因其所具备的人文性特点,在英语学习主体的人格塑造、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思维、判断能力和价值观等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学校书法教育要从“在墨香气息中以文化人”“在实践活动中铸魂育人”“在课程实施中立德树人”三个层面着手,打造“以书育人”情境,提升学生书写技能,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品格,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德育为核心,将美育贯穿于各育之中,把教育戏剧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并以此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以教育戏剧为载体,逐步形成了“戏剧+思政教育”新模式,建构了以“剧润童心”为核心的共同体育人模式,完善了教育戏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予以积极引导。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运用,明确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职责,促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新格局,将思政教育全面扩展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能,促进学生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同步提升,满足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许多教育活动都围绕这一热点展开运作。关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材料。教师要在综合与实践课中找出关键要素,挖掘潜在的育人价值,用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文化底蕴日渐深厚,真正发挥小学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点,深入挖掘鲜明独特的文化育人内涵,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契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构建多元融合育人的课程体系,实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文化育人目标;营造全方位立体育人的文化环境,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时空维度;开展校内外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打造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创新精品,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完整和原生态地保留在古文之中。小古文,看似普通,实则深远,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它建构儿童思维审美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6.
<正>行为素养培养和提升是人生的基础课程。农村艺术特色高中以艺术特色教育为突破口,针对学生的行为素养现状,探索农村艺术特色高中学生行为素养培养和提升的途径,确立行为素养教育的原则、目标和内容,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课程文化,强化行为素养培养的强制性和自觉性,创新评价手段和方法。通过仪表举止、语言交流、学习交往、合作探究等行为教育,提升学生行为素养水平和品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少中小学图书馆被冷落、藏书质量低下、没发挥出应有育人功能这一实际,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开掘中小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用好阅读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阅读机会,促进学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的综合思维被纳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关键能力。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认识、分析地理事象本身及其演变规律。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也需要发展与创新,以适应综合思维素养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相比高中其他学科,地理学科兼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更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且不乏蕴含丰富地理信息的诗句,这为诗词与地理教学相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小学"四尊三维"综合融通育人模式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以班级建设为圆心,以尊重为教育起点,以养成为重点,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万物、尊重规则四个层面,按照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确立学生素养发展梯级目标;以"四尊"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家校协同为切入点,完善家、校、社协同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语文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责任来。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写作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