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说文》中与凤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上古原始神话、氏族图腾徽征、华夏民族精神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发现其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为氏族图腾徽征的符号标记,在华夏民族精神的伦理重塑下,最终凝铸了独具特色的风鸟文化。  相似文献   

2.
竹在《楚辞》中或用于占卜及作为占卜的用具,反映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之风尚;或作为“比兴”之意象,引类譬喻,为带有自身形象特征的物象,传情达意;或调制成各种演奏乐器娱神乐人,又有制成博戏的器具。竹在《楚辞》中的多重义蕴,反映楚地迷离浪漫,楚物神异繁富,同时透露出《楚辞》独特的艺术特性及浓郁的地域气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风狂,或作“疯狂”,其语盖源自“凤凰”。风(疯)甲文中与“凤”通,狂与“凰”音近可转,凰鸟在《山海经》中写作“狂鸟”。风狂与凤凰除语音相通外,其语义亦颇与凤凰之品性相吻合。凤凰的“歌舞饮食”,均有出“风”头和“狂”妄自大之嫌;其飞群鸟从以万数,又或漫天翱翔,自是在发“风”或发“狂(逛)”。因凤凰是古东夷族所崇拜之图腾,故凤凰有“风狂”之表现,应是古华族对夷族某些风俗习惯的一种蔑视  相似文献   

5.
凤凰的故事     
凤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被称为百鸟之王。据考证,这种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斑斓的传说中的神鸟实际上是远古某些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遗留下来的衍生物,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皇族女性的代称和民间的祥瑞之物。从我国最早的典籍《尚书》和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可以找到赞颂凤凰的句子,如“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益稷》),“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诗经·大雅·卷阿》),等等,可见凤凰神话由来已久。我们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要求,因人而异,因族而异,因地区而异,在楚人的心目中,凤鸟形象的完美,已经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然而,你可曾知道,凤与楚还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呢。凤,是远古的人们以现实生活中的鸟类为雏形,以自己的审美观和想象力所熔铸成的神物。是楚人先民的图腾标记。所谓图腾,就是有这种信仰的人民认为与自己以至自己的祖先有某种亲缘关系的动物。许慎《说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周建忠教授致力于楚辞研究30馀年,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楚辞〉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楚辞学专著10种。目前,正从事楚辞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与运用、域外楚辞学及出土文献与楚辞等项研究。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屈原等爱国诗人悲愤的歌唱,字字句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哀国君之昏庸,怒小人之谗佞。《诗经》如《诗经·国风》中大部分都为抒情诗,诗人借诗歌表达或喜或怒的思想感情。《楚辞》与《诗经》在喜怒哀乐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今本《楚辞·九歌》《九辩》的部分内容有倒脱衍讹等错误现象。通过利用《楚辞》文本及王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充分参考和吸收前儒时贤于《楚辞》或于其它典籍尤其是小学类典籍的研究成果以之校勘,将有益于《楚辞·九歌》《九辩》文本的进一步校理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楚辞》的体例,不宜以颇有附会之辞的王逸序言为依据,而应考察《楚辞》各篇的实际情况。由于《楚辞》成书不同阶段所收屈原作品有“疑不能明”的误传因素,增辑者所附己作的主旨和体式亦有不同,故《楚辞》并无所谓“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以屈原为第一人称口气抒写”的统一体例。因此,用这种“体例”去推断宋玉《招魂》必为“代屈原自招其魂”,是不科学的。宋玉《招魂》的创作背景,当与楚襄王射猎云梦、惊兕失魂有关,其所招应为楚襄王之生魂。但宋玉只是借此作为创作这篇瑰玮辞章的由头,《招魂》本身并不是巫师实际招魂的咒文。  相似文献   

14.
变形,作为文学主题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类,在中国古代原始神话中渊源已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之渊府",是"古今记异之祖"与"古今语怪之祖",它通过人与异类动态互变神话的叙述,构筑起神奇旖旎的变形叙事世界。纵览《山海经》,关涉动态图腾型变形的神话居于变形叙事主题的核心地位,其生成最大程度的借助了原始初民图腾崇拜的力量,以神话为叙事事体,叙述人与图腾之间形态互变的故事。依据人类与图腾相互变形的动态特性及表现方式,《山海经》中的动态图腾型变形叙事可精炼动物图腾型、植物图腾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鲍照的人格追求与屈宋相似,现存的文言语汇系统是赋家创作的前提,鲍照赋中语词、句式、抒情方式都可以在《楚辞》中找到源头,鲍照赋的化用表现出文学语用的历代传承,有关鲍照诗歌对《楚辞》的借鉴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鲍照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试从鲍照赋与《楚辞》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其语词上对《楚辞》的祖述、句式上对《楚辞》的化用、艺术精神上对《楚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越族的图腾     
古越族的图腾,以前学术界众多的研究者认为是蛇,常见的如《说文解字》、《说苑》、《汉书·地理志》等。近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一传统说法,认为越族的图腾是鸟。其理由是原始部落的图腾不是凭空而来的,图腾首先应是部族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反映。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带有岛形图案的珍贵之物,到其后越国盛行的鸟篆书.以及带有鸟形图案或堆塑的文物,结合《越绝书》、《吴越春秋人《水经注·浙江水》所记载中的“鸟田”神话研究,并联系历史上的各种传说,越族有鸟图腾崇拜是没有问题的(林华东《试论河姆渡文化与古越族的关系》,石钟健《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中的涉鸟句以鸟起兴,以鸟喻人,这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诗经》首篇《关雎》即是以"在河之洲"的鸠鸟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好配偶的话题;而屈原则在《涉江》中用"鸾鸟凤凰"比喻贤良忠臣,以"燕雀乌鹊"比喻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