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抓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广大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本文基于对景宁畲族自治县吴布村的田野调查,以共生理论分析框架的三要素为切入点,分析得出吴布村产业融合共生的要素机理在于共生单元的耦合、共生模式的优化及共生环境的塑造。同时,在民族乡村产业融合共生要素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吴布村产业融合共生的可为路径在于壮大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和改善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难以产生正确的文化认知,导致文化自信的培育仍然出现较多的阻碍。对此,探索二者融合共生的创新路径,在实践层面提出创新文化自信培育方法、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挖掘文化精髓内涵等策略,以教化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共生理论视角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化挑战为机遇、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效应,就必须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共生共荣.基于共生理论以及共生系统的理论架构,辩证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在共生单元方面,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能量生成与供给;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完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机制;在共生模式方面,建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最佳共生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培育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正向性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协同视域为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协同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应以生产与教学协同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确立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应格外重视“人”的关键要素作用,开创校企合作全面协同机制。产教融合不是高职教育的新概念,但产教融合的全过程协同与全要素效率提升,值得包括文化产业专业在内的学界和业界持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帮助相关学者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及具体应用情况。通过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主要模式,并对比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协同创新管理体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实训基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任务,把握"新技术"、明确"新方向"、瞄准"新标准",构建了在智慧商贸、新零售、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校企协同、课证融通、评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聚焦探索了现代商务活动的业务流程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这些创新主体,形成持久有效的协同创新关系,从而加深军民融合的深度,提高军民融合的程度。文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入手,分析舟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舟山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应围绕协同理论,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学生,构建起学生党员的培养新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新时代优秀高职高专学生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研究法等,从共生理论视角,分析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共生关系及协同发展路径。在当前举办的中国武术节中,存在3个共生单元:武术节、主办方与地域武术,这三者之间形成了3种不同的共生关系。其中:中国武术节与主办方、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而中国地域武术与主办方则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非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要实现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之间的协同发展,需加强中国武术节节庆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关联;促进中国地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的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通过提高城市体育共生单位的共生度和关联度,建立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的共生关系,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多元化共生界面,才能让农民工更快地参与城市,更好地享受城市文明和体育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对科教园区产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研究能使企业和学校在保持自身角色的基础上增加互动交集区,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文章对科教园区产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内涵、主体和功能定位进行了辨析,介绍了其实现形式,最后对实现路径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合作、政策衔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发展水平差距大、融合度不够高等问题,如何找准发力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关键之一。以协同创新为角度,以地方政府的探索为案例,梳理保定实践做法,从移植北京创新基因、引进中关村创新生态、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协同创新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以期为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协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在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了独立自在的文化共生、和谐交融的文化共生和文化冲突的文化共生三种形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呈现出三种发展向度: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与传统文化相承接和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特色的体现。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借鉴专业群建设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平台+模块"模式的计算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使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各专业真正能够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灵活发展"的目标,最终摆脱各专业目前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16.
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政府、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如今跨界、融合、共生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时代主流,共存共生论在时下愈发彰显其理论价值和时代魅力。跨界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常态,非遗也需要跨界思维,“破圈”而出。因此打造乳源瑶族“非遗+”的产业形态,推动非遗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助力非遗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发挥价值,意义深远。在对乳源瑶族非遗保护传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在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从文化、旅游、创意、体验、节庆、新媒体等角度探索乳源瑶族非遗+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极为广泛的热门专业,构建管理专业群对于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就业宽度具有重大意义。而选好龙头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并延展校企合作内容则是实现管理专业群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1+X"模式下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构建要以重点专业为引领,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以产业群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为依据,确立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框架;基于核心岗位和工作过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导向性原则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群教学模式;按照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重组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及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高度共享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渐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创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意在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机制贯彻于教学实践改革的全过程。本文首先强调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这一理念,针对协同育人对社会的服务能力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是高校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平台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