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臣之间是一种有原则的合作关系,而并非臣子一意愚忠君主。这挣脱等级禁锢的思想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基本上贯彻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从道不从君的政治主张。荀子在沟通了儒家与君道的关系后,一方面使儒学成为显学,一方面也使得儒家走上了对皇权的依附道路。我们不应该全面肯定荀子,但也不能抹杀其对儒学传承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德才的君主,荀子为臣子设计了相应的进谏方式。其“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及“必无后患之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乡愿,而是高超的政治艺术,其根本目的在于保全必要的政治地位,以便获得适时指陈君过、化易君心、剪除邪恶、成就社稷大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基本上贯彻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从道不从君的政治主张。荀子在沟通了儒家与君道的关系后,一方面使儒学成为显学,一方面也使得儒家走上了对皇权的依附道路。我们不应该全面肯定荀子,但也不能抹杀其对儒学传承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韩愈、柳宗元都强调从师求学,但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只愿尽为师之实;韩愈排挤佛老,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但不株守儒家经典,主张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韩愈要求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柳宗元则师友并提,强调挺立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御前讲席非常特别,"君""师"同席,治统"与"道统"直接冲突,因此经筵中为帝王讲课的经筵官是坐讲还是立讲,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两宋时期,争论异常激烈.坐讲论者主张"尊师重道".立讲论者强调"君尊臣卑".历代帝王对此多采用折中态度,既得到了崇儒重道的名声,又得到了尊君卑臣的实惠.  相似文献   

7.
《春秋繁露》是臣道观在肯定君尊臣卑的前提下,以“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为理论中介,摆脱了以荀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对“圣君”的严重依赖,比较重视充分发挥臣子的主观能动性,并认为只有儒士才是充任朝廷各级官吏的合格人选,从而完成了儒学臣道观的构建,也奠定了西汉中叶至两宋时期儒士政治的基本框架,对传统政治文化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方苞文论与韩愈文论的渊源关系。作为桐城初祖的方苞,对韩愈的文道观、文章创新观、风格论均有所继承与发展,其义法论、变古说、雅洁观等将韩愈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苏轼在文道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文道并重,不轻“文”,不废“道”;苏轼则更重视“文”,把“文”放在第一位。在“道”的内涵上,欧阳修所论主要是。百事”,是现实生活;苏轼的“道”则包含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凡情之所系,有感于心者,皆为“道”的内容。在论及文章的“自然”时。欧阳修主要关注语言、行文等外在形式:苏轼则进一步要求文章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韩愈与苏轼在祭文的创作上,展现了同中见异的文学风貌。相同处:内容上缜密劲奇,寄托身世之感和对人世无常的哀叹;手法上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风格上哀婉绵长、缠绵悱恻。不同点在于:韩文雄健豪气,苏文清远雄丽;韩文雕琢之变,苏文行云流水;韩文奇绝险怪,苏文平易见趣。  相似文献   

11.
韩愈、柳宗元的祭文各有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为文章大家,其共同之处在于:内容上在表现哀情悲愁的同时,都寄托了深沉的身世慨叹;情感上悲怆动人,或直抒悲恸之情,或隐含哀怨之心;风格上寄托哀思,缠绵悱恻.不同之处在于:韩文气势雄健,柳文清洁明澈;韩文擅于变化,柳文缜密精悍;韩文言语奇崛,柳文平中见奇.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与韩愈作为中唐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不仅在文学领域称雄,而且在经学方面也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在经学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对经书的态度;二、批判怀疑传统经学;三、经学与现实的关系;四、经学与子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相似文献   

14.
韩愈墓志对文体的变革之功,学界多有阐述。但韩愈墓志亦有"尊体"之处,如保留墓志的基本要素、为志主隐恶及作者无甚可记则不记,学界于此多有忽视。由"尊体"以致"变体",如志主无甚可写或个性不突出之时,韩愈多做改变,从而导致其部分墓志出现变体,这是韩愈墓志文体新变的一个原因,对此鲜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15.
韩愈被贬潮州后,其思想是否发生转变,众说纷纭。我们从韩愈的诗文及其行动中可以看到他围绕着政治功利这一根本目的,在攘斥异端与反对藩镇割据两个重大问题上的反应。对这两个重大问题的梳理与辨析,可以客观地评定韩氏贬潮后思想是否发生转变,这对韩愈其人做出公正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儒家群体本位的伦理精神一方面形成了诸多传统美德;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忽视了个人的存在,消弥了国人的自主精神和个体意识,助成了一种臣民文化,这成为中国走向民主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探讨韩愈赠序在文体美学上的个性化突变,初步阐释唐代赠序的生存土壤和传播路径,并点出赠序在接受与再接受的过程中所给予自身以及读者的新生。  相似文献   

18.
韩愈诗歌具有奇崛险怪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带来了丰硕成果。他们考察的目的明确、考察过程透明、经费列入预算、总结认认真真,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当今干部出国培训却鱼目混珠,总结历史经验,完善现在制度,是解决干部出国培训弊端的基本出路。尤其是修订《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郑珍诗风不仅有平易的一面,且有奇崛奥衍的一面,其效法韩愈,但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自成一家面目。文章以郑珍写山诗为例,从志向相似,诗心相通;效法韩诗,增以朴实;同写山景,自成一家这三个方面分析郑珍对韩愈诗风的继承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