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育人的两个部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同育人。明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剖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难点,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向,探索二者协同育人路径,以提高教育成效。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于“三农”情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建立教材交叉体系,多元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渗透,培养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农业人才;三是搭建教学主体交流平台,使思政课教师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呼唤互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同时更对教学资源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互动教学研究,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并谋求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只有着手于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中寻求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才能推进教学过程中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即“一专两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还处在探索阶段,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定位、目标要求、建设内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专两课”思政育人体系构建要以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先导,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整合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为关键,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搭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立交桥”,构筑学生抵御各种思想侵蚀的“护城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要求.对于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相脱节的问题,各高校应基于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教融合”的维度,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文章讲述了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发展现状,分析了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协同育人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必然途径。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认知层面和实施层面等方面的偏差,因此需要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共同构建、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沟通互融。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拓宽教师提升渠道,畅通教师交流途径;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协同育人新平台等措施,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会计作为一门系统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呈现手段单一,无法达成新时代下会计人才培育的目标。为构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在教学中运用立体化教学模式,促进知识的双向流动,保障学生会计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全面提升。本文分析当前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阻碍,并提出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者只有协同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但二者的协同发展存在教学内容融合难度增加、教师沟通不足、学生兴趣降低和管理机构支持力度不够的困境。实现二者协同发展需要端正师生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建立交流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深挖思政元素,推进内容融合,完成协同发展的关键步骤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是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各自的育人任务,明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落脚点,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统一关系,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做到同向同行,以发挥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机械原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应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等。该教材的建设必须与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相结合,应及时反映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使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新世纪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演变,是德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到课程、德育学科到学科德育的历史。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创新,经历初步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相同之处是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进行思政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程是直接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挖掘非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是协同育人的协助,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函电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范畴,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针对商务英语函电传统教学模式愈发明显的弊端,在立体化教学的视阈下,从课程立体化、讲授立体化、实践立体化、资源立体化、考核立体化等五个角度来探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要围绕中华美德、工匠精神、科技创新、中国方案、民族复兴、美丽中国、终身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通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2008-2010届毕业生对该校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反馈情况,总结了成人教育办学质量提升中所取的经验和不足,并针对办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存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缺乏协同、衔接不够等问题,如部分高职教师未树立协同育人意识,高职院校并未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培养教师的协同育人意识,建构多元参与、相互协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实践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政课程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与课程思政相协调,探索育人创新路径,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关系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育人创新路径,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