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参与机制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和精髓.行政立法程序中公众参与具有促进立法民主、实现人民主权、提高立法质量、法的实施以及适应WTO要求的重要价值;当前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机关漠视公民参与权、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公民参与意识比较淡漠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立法、完善配套制度、转变行政机关观念、提高公民意识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从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刑法立法公众参与如何发生须区分非建制化和建制化阶段进行类型化讨论。社会热点事件驱动、立法机关的会期、互联网主阵地、道德判断策应和媒体推波助澜素描非建制阶段刑法立法公众参与的总体面貌,而建制化阶段刑法立法公众参与讨论则需要区分刑法立法草案提出、刑法立法草案审议和刑法立法草案表决公布等不同阶段进行细致性探究。刑法立法草案提出阶段,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座谈会、听证会、咨询会、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公众也可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就刑法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刑法立法草案审议阶段,最高立法机关及时公布刑法审议进程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刑法草案及草案说明并听取公众意见。刑法立法草案表决公布阶段,公众可列席和旁听刑法草案的表决会议,参加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式表达其对刑法公布及其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崭新形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社会主义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三重逻辑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与西方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本质、丰富的民主实践形式和集中民意、发挥社会合力等方面。当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还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种制度、各个环节;依托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提供制度保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遵循,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民主观的直接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它以民主发生论、民主本质论、民主结构论、民主发展论、民主评价论为基本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呈现出秉持人民至上、彰显民主自信、突出制度导向、凸显世界眼光的鲜明理论特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以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人民民主.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与基层民主相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进程有待引导、基层民主和地方人大制度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够、对基层民主及其权力机关认识具有片面性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方人大制度的建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质量和效能.因此,我国人大制度特别是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民主的建设,完善人大对人民负责的机制建设,提高基层人民代表的政治质量,充分创造条件,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和效能.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塑造良好执法环境,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向指引。全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立场和实践要求,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效能入手助推执法工作优化升级,促使人民群众成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最大的受益者、积极的参与者和最终的评判者: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确保执法的目标在于实现人民权益;完善参与机制,保障执法的过程注重人民参与;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实现执法的效果由人民评判。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民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土生土长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肩负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使命,从制度上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具体现实而真实管用的民主新形态。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总结凝练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中国新民主政治观念的展现与确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统一战线的基层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贯穿始终并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使得基层治理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统一战线服务体系。坚持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基层实践研究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国家的治理和统一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的理论进行概述,通过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背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发展、统一战线的发展,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服务基层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局面、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合力、建构科学有效治理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从基层实践的前提、实践的基础、实践的保障、实践的目标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的基层实践逻辑,全面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的基层实践经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高效促进基层统一战线,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修订后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阶段、形式等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完善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但在立法实践中,该制度并未完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公众参与"走过场"现象泛化,参与过程趋于形式化。文章从"过程论"视角切入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困境进行纾解,首先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分为不同阶段,然后针对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规范文本中应明确"采纳制度"和"反馈制度",由此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行政立法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民主新形式。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其丰富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对民主场域、民主机制、民主政治素养探究的价值逻辑,对数字民主制度及运行机制探究的制度逻辑,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探究的技术逻辑。然而,在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也萦绕着民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民主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强、民主发展的真实性受损等困境。纾解上述困境,应从实现多元参与主体的平等化、加强民主运行过程中的机制建设、培育网民的政治素养与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民主运行环境等层面对既有的困境进行有效纾解,以此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村民自治制度立法不太完善,村民的民主与政治参与意识及实践都比较薄弱,在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完善村民自治,要促进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改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模式,强化自治意识与建立监督制度,处理好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乡镇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德明 《新高考》2008,(7):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立法,是指公民个体或团体以提出立法建议或意见的方式介入立法过程,并以对立法决策施加影响为其参与目的的一项政治活动。作为体现民主立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公民参与立法在现代立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形态也基本形成。当前,要继续发挥公民参与立法的功能,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并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从扩大有序到检验有效是公民参与立法的必然走向。关注参与的效度是我国公民参与立法制度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发挥公民参与立法对公民民主权利保障、立法质量提高和民主立法进程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全新思想统摄高中思政课程有关国家制度的全部内容。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教学,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让学生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的巩固与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精英治理的局限性与社会层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和民主文化发展滞后等制约当前农村民主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文章提出:在法制健全和全民参与的前提下完善精英治理模式;发展非政府组织,拓宽民主参与和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创新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流动村民的民主权利;重塑基层民主文化,为民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非均衡治理理论是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基础,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密切相关。从具体层面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市场和社会中的诸多主体同时参与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民主的“过程性”、关注民主的“全”这3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共同富裕进程。当前,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诉求差异和共治共建共享能力非均衡,阻滞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共同富裕的推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共同富裕的途径有:渐进地降低不同群体的诉求非均衡程度,稳步降低不同群体的共享能力非均衡程度,以及不断降低不同群体的共治共建能力非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核心在“人民”、重点在“全”、落实在“过程”;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政治上是坚强保证、方向上是正确引领、道路上是必由之路、制度上是根本保障、方法上是根本依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二、对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三、阐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就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它具有权威性、工具性、多样性等特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可以分为制度内途径与制度外途径.受到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法制建设不完善、决策主体缺乏民主参与、公民参与渠道很少、选举制度不完善、基层民主和政府的决策机制不完善、有组织参与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通公众多是着眼于个人利益、不能着眼于公共利益,公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等,都制约了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上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程.要推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应从制度建设、拓宽公民参与渠道、进一步扩大基层直接民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以及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之一,保证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权利就成为它的应有之意。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