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学生长期手机网络成瘾,必然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采用哪些有效的预防和教育措施来增强这些手机网络成瘾者的抵抗力,减少手机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手机网络的积极功能,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思想教育,又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还需要政府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日益加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本研究把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功能满足分为移动通信满足、网络社交满足、娱乐满足、社会信息满足和生活业务满足,在此基础上对手机网络网络软件应用进行心理学探索,发现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能够使人们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存在感满足、信息获取满足、表达欲满足和信息给予满足。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迅猛发展,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触摸媒体、博客、播客、维客、微博、微信等,具有信息海量性、虚拟性、便捷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从美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角度探讨了新媒体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工作的策略,包括对症下药,动态跟踪;利用新媒体契机,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手机社交族、手机游戏族、手机购物族、手机阅读族手机人族群中的四大典型人群的特点,运用手机时间增多,利用手机上网成为主要获取信息的手段;能客观对待手机信息,有时也会冲动盲从;主张适度消费,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同时,提出了引导"手机人"族群的对策,引导手机社交族养成文明习惯;引导手机游戏族适度使用手机,避免网瘾;引导手机购物族,合理消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手机族群负面效应;完善网络管理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机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主要表现为社交网络依赖、网络游戏依赖和网络视频依赖。高职院校需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自律自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13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完成自尊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采用SPSS 20.0软件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医学生手机成瘾总分为(36.57±11.04)分,检出率为18.55%.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  相似文献   

8.
探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以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进行为期2个月8周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SFGT)自我评估问卷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干预组手机成瘾倾向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前后,MPAI的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sig.<0.05),手机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依赖程度减轻,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sig.>0.05)。结果表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有一定的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在自媒体社交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寻找与自媒体平台相融合的教育渠道和方式,不断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这一全新的媒体技术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素养,文章从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总结了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素养的四条途径。即建设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络政治价值观教育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社交类业务影响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类课程、讲座等的引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的联系性,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随机选取18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网络成瘾者在性别上差别不明显,网络成瘾同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中其它及人际关系维度对研究生网络成瘾的解释率最高,能很好地解释网络成瘾倾向。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自我效能感成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使用手机移动上网用户增幅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这一现象在高校大学生中尤为普遍。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定位服务)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高校学生中迅速蔓延,这一新兴媒介正以迅猛的势头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使用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围绕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产生的影响做进一步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手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面对手机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改变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入手,利用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途径,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终端网络信息服务的全面覆盖,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手机阅读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习惯和文化传播方式。本文通过调研组大量的调研得到大批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到众多启示和思考,在思政教育视域下调查和思考高职学生手机阅读现状和问题,提出手机阅读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了解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运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北师范大学不同专业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策略进行评估。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不同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需要加强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教育,引导学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职业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进行研究,文章以伊莱休·卡兹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为基础,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使用行为、满足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种使用动机中社会整合和电子商务的需求程度最高;社交服务型和电子商务型社交媒体的接触最为广泛;除社会整合和阅读学习外,电子商务、生活资讯、娱乐休闲、个人整合等动机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Young制定的互联网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网络行为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武汉地区三所高职院校的近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7.97%,网络成瘾学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高职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在对网络态度的调查中,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中持“后悔花费了太多精力”、“偶尔后悔”者比例远高于非网络成瘾组;网络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学生比非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游戏中感到更多的成就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更多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最大限度的占据了大众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娱乐或者家庭聚会等场合,所有人都是拿着手机低头玩,通过微信聊天,而不是直接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体性孤独;通过对微信这一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对大众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与其他传统自媒体进行对比来探讨社交媒体用户中产生的群体性孤独现象的原因并对所得结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网络移动端的广泛使用、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旅游者消费决策模式,社交媒体对旅游决策行为影响深远,本文拟从导游的营销角色入手,分析导游运用社交媒体现状及导游在社交媒体营销中的优势,建议旅游企业重视导游在社交媒体中的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载体,肩负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担。本文从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校园媒体入手,通过研究其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分析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的现状,寻找出当今社会高校校园媒体青年思政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找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当今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建设,使其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